2025-03-06 11:23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募基金為什么會出現“迷你基”的情況?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鐵牛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導致“迷你基”的原因比較多,首先就是產品同質化,如果基金產品設計缺乏...
近期,先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先鋒基金”)宣布了一系列重大的人事和股權變動。
3月3日,先鋒基金正式任命公募基金行業“老將”張帆為新任總經理,接替因個人原因離職的原總經理龍涌。此前,北京指南針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指南針”)已成功收購先鋒基金部分股權,合計持股超過60%,正式成為其控股股東。
值得關注的是,引入新的管理團隊和控股股東后,先鋒基金能夠扭轉當前面臨的多只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困局嗎?
公募基金為什么會出現“迷你基”的情況?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鐵牛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導致“迷你基”的原因比較多,首先就是產品同質化,如果基金產品設計缺乏差異化,同時基金公司的渠道能力比較弱,相關產品規模會持續下滑,最終淪為“迷你基”。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業績不佳,導致投資者贖回,規模逐漸縮小。第三個原因是,部分基金管理人更重視首發基金,而忽略了存續基金的運營和管理,導致出現一些“迷你基”。
張帆新任總經理
3月3日,據先鋒基金日前公告,2025年2月28日起,龍涌因個人原因離任總經理,暫無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的說明;3月1日起,張帆接任總經理職位。
天眼查信息顯示,龍涌曾任先鋒基金董事、總經理一職,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16日,注冊資本為15000萬元人民幣,位于廣東省。并且,龍涌曾任先鋒基金北京分公司負責人,該分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25日。
公告履歷顯示,張帆曾任新時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經紀業務管理總部董事總經理;2017年6月至2024年4月,任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帆是公募基金行業的“老將”,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他的加入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夠為先鋒基金帶來新的戰略方向和運營活力。
針對張帆履職后的公司規劃,《華夏時報》記者3月4日向先鋒基金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今年2月18日,先鋒基金剛剛宣布完成股權變更,指南針成功收購北京鵬康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的先鋒基金22.505%股權,加上此前所持有的39.1976%股權,指南針合計持有先鋒基金61.7026%股權,正式成為其控股股東。此次股權變更被業界視為先鋒基金尋求新發展的重要一步。
管理規模僅27億元
重大人事和股權變動能扭轉當前先鋒基金面臨的多只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困局嗎?
近年來,先鋒基金面臨“迷你基”纏身、部分主力產品業績不佳等問題。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5日已披露的四季度數據,先鋒基金規模為27.49億元,在162家公募基金中排位143位。先鋒基金旗下共有9只產品,其中,混合型基金共5只,基金規模共計0.81億元;債券型基金共2只,基金規模共計26.36億元;貨幣市場型基金共2只,規模共計0.31億元。
截至2024年末,先鋒基金旗下的9只基金(份額合并計算)中,有7只基金在2024年末為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僅2只債券型基金(先鋒博盈純債、先鋒匯盈純債)規模超過10億元,合計規模占到先鋒基金總規模的95%以上。
然而,即便是這兩只債券型基金,其業績也并不理想。截至2025年2月28日,先鋒匯盈純債A/C、先鋒博盈純債A/C共4只產品近一年的收益率悉數告負,分別為-6.6%、-6.97%、-5.24%、-5.63%。
“迷你基”頻發清盤預警已成為先鋒基金面臨的一大挑戰。根據相關規定,若基金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或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基金管理人應當予以披露,并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今年以來,先鋒基金旗下已有多只基金發布因凈值過低導致清盤風險的提示性公告。
“迷你基”現象如何扭轉?王鐵牛表示,從監管政策導向方面來說,通過限制新基金發行、加強清盤機制等方式,推動“迷你基”數量減少。對管理人來說,“迷你基”占用大量投研資源,但收益有限,影響公司整體運營效率。對基金投資者來說,“迷你基”由于規模較小,不利于更好進行資產配置和風險分散,同時存在清盤的風險。未來行業需要通過差異化發展、加強投研能力和完善退出機制等措施,逐步減少“迷你基”的數量以及減少新出現的“迷你基”,更好地推動公募基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