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14:32 | 來源:北京商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闖關IPO背后,海陽科技2022年、2023年凈利接連下滑。具體來看,2021—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9.47億元、40.67億元、41.13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77...
IPO進入問詢已逾一年半,海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陽科技”)卻始終未能走到上會階段。上交所官網顯示,海陽科技于近日披露了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回復。值得一提的是,在闖關IPO的關鍵節點,海陽科技2022年、2023年凈利卻接連下滑。同時,招股書顯示,海陽科技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毛利率也逐年下降,且始終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另外,2021—2023年,公司累計分紅金額超4700萬元,然而公司此次IPO仍欲募資補流。
連續兩年凈利下降
進入問詢階段逾一年半時間,海陽科技近日披露了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回復。
據了解,海陽科技系國內從事尼龍6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主要企業之一。公司主板IPO于2023年6月30日獲受理,當年7月25日進入問詢階段。
闖關IPO背后,海陽科技2022年、2023年凈利接連下滑。具體來看,2021—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9.47億元、40.67億元、41.13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77億元、1.54億元、1.25億元,持續走低。
不過,2024年1—9月,海陽科技業績表現有所回升。招股書顯示,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為41.7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13%,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為1.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5.35%。
海陽科技的業績波動情況也曾遭到監管問詢。對此,公司在最新披露的問詢函回復中表示,預計2024年經營業績較2023年有所增長。
招股書顯示,海陽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5.05%、10.37%、8.12%和7.83%,而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分別為18.95%、14.84%、14.08%、14.98%。
“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逐年下降可能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原材料價格波動、人工成本增加或生產效率下降等多方面原因。此外,公司產品結構的調整、銷售策略的改變或新客戶獲取成本較高等因素也可能導致毛利率下降。”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此外,報告期內,海陽科技還存在未為全體員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情況。據悉,截至2024年6月30日,除退休返聘人員和延遲退休人員外,公司尚有42名員工未繳納社會保險、128名員工未繳納住房公積金。
分紅后擬募資補流
此次沖擊上市,海陽科技擬募集資金約6.12億元,其中1.5億元將投資于補充流動資金。
然而,在募資補流背后,海陽科技報告期內卻存在大手筆分紅的情況。財務數據顯示,2021—2023年,公司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674.93萬元、2039.08萬元、2039.08萬元。經計算,公司報告期內累計分紅金額達到4753.09萬元。
除補充流動資金外,海陽科技本次還擬投資2.92億元用于年產10萬噸改性高分子新材料項目(一期)、1.7億元用于年產4.5萬噸高模低縮滌綸簾子布智能化技改項目。對此,上交所要求公司結合宏觀市場環境、下游市場需求、行業競爭態勢、行業內主要企業產能、市占率情況等,分析公司新增產能的消化情況。
海陽科技表示,公司募投項目“年產10萬噸改性高分子新材料項目(一期)”主要用于生產改性塑料產品,募投項目“年產4.5萬噸高模低縮滌綸簾子布智能化技改項目”主要用于生產滌綸簾子布產品。從宏觀市場環境、下游市場需求、行業競爭態勢、行業內主要企業產能、市占率等方面來看,公司改性塑料產品、滌綸簾子布產品新增產能無法消化的風險較小。
控制權方面,海陽科技無控股股東,陸信才、陳建新、沈家廣、季士標、吉增明及茆太如為公司的共同實際控制人。截至招股書簽署日,陸信才直接持有公司8.44%的股份,并通過公司第一大股東贛州誠友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2.34%的股份;陳建新、沈家廣、季士標、吉增明及茆太如等五人合計直接持有公司24.26%的股份,上述六人合計控制公司45.05%的股份。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海陽科技方面發去采訪函進行采訪,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