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6 15:43 | 來源:中國網財經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連續虧損的背景下,至正股份籌劃重組,部分投資者認為是公司的“保殼”之戰。由于證監會近期發布了“并購六條”,也有股民認為至正股份存在蹭熱點的嫌疑。...
中國網財經11月6日訊 因重組被爆炒的至正股份暫時“熄火”。截至11月6日收盤,至正股份每股報價76.3元,對比10月30日盤中創出的高點,至正股份的股價累計跌幅接近30%,其中11月1日跌停,11月4日跌幅超9%。
在11月4日盤后發布的股價異動公告中,至正股份表示,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活動一切正常,除10月24日披露的資產重組預案外,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存在影響公司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重大事項。
至正股份也坦言,公司業績持續虧損、控股股東股份質押比例較高,提醒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同時,針對此次資產重組,至正股份表示,該事項尚處于預案階段,后續推進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和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至正股份10月10日盤后發布籌劃重組停牌公告,而股價10月9日和10日已經連續漲停。對于股價“搶跑”,市場普遍質疑存在內幕消息泄露,中國網財經致電致函至正股份求證,相關人員表示“以披露信息為準”。
標的公司盈利能力如何?
10月10日盤后,至正股份發布因籌劃重組停牌公告。10月24日,公司正式披露交易預案,即擬通過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取得先進封裝材料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AMI)99.97%的股權及其控制權,并置出全資子公司至正新材,同時募集配套資金。
公告顯示,AAMI是全球前五的半導體引線框架供應商,原為港股公司ASMPT的物料分部業務單位,為獲得更好的發展資源,2020年分拆成為獨立公司。
在重組預案中,至正股份提到,通過先進封裝置入半導體引線框架業務,將獲得先進的引線框架資產,成為A股市場引線框架賽道的稀缺標的,提升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落實向半導體行業轉型的發展戰略。
那么,至正股份并購的標的資產質量如何?至正股份在預案中表示,目前與此次重組相關的審計、評估工作尚未全部完成,先進封裝等標的資產的評估值及交易作價尚未確定。
不過,從目前發布的預案來看,AAMI業績存在較大的波動。2022年、2023年和2024年1-6月,AAMI的營收分別為31.3億元、22.1億元和11.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1億元、2285.1萬元和3251.6萬元。
其中,2023年AAMI扣除不利因素后的凈利潤為1.97億元,對應的當年凈利率為8.9%,而行業排名前四的企業凈利率均高于10%,這意味著AAMI盈利能力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連續虧損超5年
資料顯示,成立于2004年的至正股份主要業務曾經為電線電纜、光纜用綠色環保型聚烯烴高分子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在2017年實現上市。
2022年,至正股份收購了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蘇州桔云科技有限公司51%股權,將業務正式拓展到半導體領域。今年上半年,至正股份半導體專用設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320.69萬元,占比超30%,利潤總額為117.85萬元。
2019-2023年,至正股份的收入分別為4.62億元、3.11億元、1.28億元、1.3億元和2.39億元,分別虧損了5705.42萬元、4807.96萬元、5342.93萬元、1682.06萬元和4442.35萬元。今年前三季度,至正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93億元,同比增長26.46%;凈利潤為虧損1507.47萬元。
在連續虧損的背景下,至正股份籌劃重組,部分投資者認為是公司的“保殼”之戰。由于證監會近期發布了“并購六條”,也有股民認為至正股份存在蹭熱點的嫌疑。
值得注意的是,至正股份的實控人王強,是市場上公認的“炒殼”玩家。在王強入主至正股份之前,其已經接連低位掃貨了當時低市值的商業城和中飛股份等。目前,商業城已被終止上市,中飛股份證券簡稱變更為光智科技,目前正在籌劃收購知先導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月1日晚間,上交所整理發布《并購重組典型案例匯編》。在案例中,上交所還選取了“內幕交易防控不當”“標的公司財務造假”“蹭熱點式重組炒作股價”“盲目跨界標的失控”4種負面典型案例。上交所表示,一線監管機構在鼓勵上市公司規范、有效實施高質量并購重組的同時,始終對各類“借重組之名、行套利之實”的不當并購交易高度關注、從嚴監管。
至正股份此次交易是否會設置業績承諾?收購AAMI后能否走出虧損泥沼?后續如何整合協同發展?中國網財經將繼續保持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