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8 11:23 |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益諾思給自身定位于專業提供生物醫藥非臨床研究服務為主的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合同研究組織)企業。非臨床研究是公司業務發展的基礎,是公司...
澎湃新聞消息,據招股書,2020-2022年,益諾思涉及使用實驗用猴的業務產生的收入分別為1.17億元、2.6億元和 4.1億元人民幣,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35.12%、44.77%和 48.00%,呈逐年提高態勢。
9月13日,上海益諾思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諾思”)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科創板IPO(首次公開募股)首發過會,公司擬募資16億元人民幣。
益諾思募股情況。圖片來源:招股書
益諾思成立于2010年,2017年成立股份公司,國藥集團是其實控人。招股書顯示,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國藥集團直接持有發行人622.3318萬股股份,占發行人總股本的5.8858%,同時國藥集團通過其下屬全資子公司醫工總院和國藥投資間接持有發行人3966.6044萬股,占發行人總股本的37.5147%,合計持有公司43.4005%的股份,實際支配的股份表決權超過30%,為公司實控人。
招股書顯示,益諾思給自身定位于專業提供生物醫藥非臨床研究服務為主的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究組織)企業。非臨床研究是公司業務發展的基礎,是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非臨床安全性評價、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非臨床藥效學研究,均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0%以上。
而在非臨床安全性評價服務中,需要選擇相關的實驗動物種屬及動物模型,進行非臨床安全性研究。其中,可選擇的動物種屬主要包括:大鼠、小鼠、兔、犬、豬、以及非人靈長類(食蟹猴、恒河猴、狨猴)動物等。
實驗用猴是益諾思開展業務的主要原材料。圖片來源:招股書
實驗用猴是益諾思開展業務的主要原材料。據招股書,2020-2022年,公司涉及使用實驗用猴的業務產生的收入分別為1.17億元、2.6億元和 4.1億元人民幣,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35.12%、44.77%和 48.00%,呈逐年提高態勢。
價格方面,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益諾思實驗用猴的采購單價分別為2.73萬元人民幣/只、5.53萬元/只及10.78萬元/只,翻了數倍。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底,益諾思賬面上共有874只恒河猴。
益諾思生產性生物資產恒河猴的具體明細。圖片來源:招股書
不少網友表示:“這是靠實驗猴撐起的IPO。”據澎湃科技此前報道,中國的實驗猴供給量主要靠“自養”和從東南亞“引種”兩種途徑保證,所謂“引種”,就是把外地或國外的新猴種引入當地,與當地猴群交配,以保持猴群的高質量發展。在新冠大流行期間,進出口野生動物受阻,而全球快速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又增加了對實驗猴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實驗猴價格曾一度漲到20多萬元/只。
由此,為了生存的CRO企業,開始通過參股、收購、簽訂長期協議等方式爭奪猴資源。2020年,醫藥界頭部CRO企業藥明康德收購廣東春盛猴場,成為國內食蟹猴飼養存欄量最大的企業之一;2021年,康龍化成分別以1.1億元人民幣和2.06億元人民幣,接連收購肇慶創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01%控股權、安凱毅博(湛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原康瑞泰(湛江)生物)100%股權。
2021年,益諾思收購了安徽省盛鵬實驗動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盛鵬”)。這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11月,受安徽省林業廳批準的實驗動物飼養公司。
但這起收購并不算完全順利。據招股書,在收購時,益諾思與安徽盛鵬就部門實驗用猴的價格并未達成一致,爭論的結果是:剩余300只實驗猴仍歸安徽盛鵬所有,但暫時將飼養權交予黃山益諾思,由安徽盛鵬支付這批猴子的飼養費用。企查查顯示,黃山益諾思是益諾思子公司,安徽盛鵬是其第二大股東,持股30%。
黃山益諾思設立時的股東及出資結構。圖片來源:招股書
此外,益諾思還通過股權綁定供應商,益諾思的上游實驗猴供應商華珍合伙、金港生物(國家實驗靈長類種質資源中心海南基地)在IPO之前都成為了公司的新股東,分別持有2.94%和0.88%的股份。
據悉,大型CRO企業收購頭部猴場,鎖定大批的優質實驗猴,導致目前還在市面流通的實驗猴質量有所降低。同時,還有超賣問題。比如根據某企業的猴子生產量,一年只適合售賣1000只猴子,但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很多猴養殖企業近幾年會擴大約50%的銷售比例,還會出售用來引種的種猴。
據中國政府采購網2023年4月公布的《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食蟹猴采購項目中標公告》,該批食蟹猴的預算采購價為2240萬元人民幣。最終,120只食蟹猴的中標價格為2040萬元人民幣,食蟹猴單價為17萬元/只。此前,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實驗用食蟹猴采購項目”2022年公布的結果,兩次采購食蟹猴的價格分別為18.4萬元/只和19.4萬元/只。而在2020年的項目公示中,采購400只實驗用食蟹猴的預算金額為1200萬元,即每只3萬元。
不過到2023年上半年,猴價開始下跌,可能會對益諾思及其所處行業的涉猴業務收入產生一定影響。招股書中,益諾思也提到,實驗用猴價格自2023年年初高點回落后,進入一個相對平穩并略有波動的狀態。除獼猴類原材料以外,公司其他實驗動物采購單價呈現小幅上漲趨勢。若未來以實驗用猴為代表的主要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將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上交所在問詢函中,也屢次提到了關于業務增長的可持續性問題。據益諾思回復函,截至2023年6月底,食蟹猴價格基本穩定在12萬元/只左右,恒河猴價格基本穩定在9萬元/只左右,分別較2023年初的15萬元/只、10萬元/只,下降了20%、10%左右。
隨著實驗用猴的價格下降,如何對沖和控制生物資產減值風險,成為包括益諾思在內的多家CRO公司的新課題。
此前,在A股上市的CRO公司北京昭衍新藥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的半年報內披露:公司持有的生物資產實驗用猴的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凈損失,約為人民幣1.77億元至1.89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