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4 09:05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債基收益下跌與債券價格調整密切相關。自上月底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顯著上升,最高曾達到2.69%,目前最新收益率在2.66%附近。受此影響,部分銀行理財產品近期收益也...
股市震蕩未停,債市又現回調。
Choice數據顯示,9月以來,超九成債券型基金收益出現虧損。其中,區間凈值最大虧損超過2.5%。
債基收益下跌與債券價格調整密切相關。自上月底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顯著上升,最高曾達到2.69%,目前最新收益率在2.66%附近。受此影響,部分銀行理財產品近期收益也出現下滑。
但對比去年11月出現的債基大面積凈值回撤,受訪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無邏輯相似性,債基中長期依舊具備配置價值。
超九成債基虧損
9月以來,股市表現震蕩,債券市場同樣出現回落,這讓重倉了債基的投資者們苦不堪言。
“我買的中短債基金上周連續兩天虧了400多塊。”投資者小劉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訴苦道,沒想到債基也會跌這么多,目前已經贖回了某只中短債基金,他打算等債市回暖了再重新買入。
來自北京的投資者小張躲過了股市的震蕩,卻沒想到在債市上栽跟頭,“我買的債券基金,快要傷本金了”。
上海某位投資者向記者展示的債基收益明細顯示,截至9月12日,9月份以來僅有一天為正收益。
9月13日盤中,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66%,相較8月底已明顯上行。由于市場利率與債券價格成反比關系,受此影響,大部分債基都在9月以來出現了回撤。9月可統計的5465只債基中,有4962只基金出現了虧損,虧損數量占比達90.8%。單只債基最大凈值跌幅超過2.5%,有些債基在9月以來的跌幅已超過了今年前8個月的漲幅。
細分債基類型來看,有2569只中短債基金,752只短債基金和1294只混合債基在上述區間收益為負。其中,有279只中長期純債基金在上述區間凈值跌幅超過0.5%,有53只混合債基在上述區間凈值跌幅超過1%。
上述跌幅較大的債基主要集中在混合債基,這類債基有些是配置了少量股票和可轉債。比如,9月以來債基中跌幅最高的是格林泓利增強債券,該只基金二季度末股票重倉倉位達到18.75%,債券重倉倉位達到74.08%。跌幅同樣超過2%的前海開源鼎裕債券在二季度末債券重倉倉位達到79.5%,其中多只轉債重倉占比較高,該基金的股票重倉倉位達到4.1%。
受股債市場近期雙雙調整的影響,已經有東方紅收益增強債券A/C、鵬華可轉債A/C、前海開源可轉債等混合債基近期凈值的跌幅超過前8個月的漲幅。
此外,多只定期開放的中長期純債基金也成為了這輪債市下跌的“受害者”。數據顯示,9月以來跌幅最高的中長期純債基金為廣發匯安18個月定開債,凈值跌幅超過1.2%;民生加銀和鑫定開債、安信永寧一年定開債、廣發匯吉3個月定開債在該區間凈值跌幅超過0.8%,遠高于同類平均跌幅。
與過往情況不同
2022年11月,債基也出現過大面積回撤,當時主要受前期漲幅過高以及銀行理財遭遇大額贖回影響。
那么,本次債市調整有何原因呢?
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債基回調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今年以來債市走牛,在8月中降息后,債市情緒持續升溫而帶來的短期內回調承壓情緒;8月底5年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并沒有下調,其實有對債市橫盤帶來情緒導向,隔夜拆借利率的走高也反映了資金面較過去略收緊的事實;伴隨著“一攬子化債政策”,8月底地方債放量發行,未來持續放量可期等。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告訴記者,近期的債市下跌可能與市場預期寬松空間收緊、貨幣政策存在收緊預期,同時擔心局部信用風險有關。不過,待情緒波動恢復理性后,債市會逐漸回歸平穩運行狀態。
盡管債市近期低迷,但賀金龍認為,出現去年11月債災的可能性并不大,“這是由于在利率大幅波動和反彈的短期行情下,信用表現并不差。而政策加碼空間猶在,在經濟穩增長的政策背景和需求下,資金面并不會收緊。因此債基中長期依舊具備配置價值”。
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榮浩也認為,去年11月債市大跌的主因在于理財產品贖回引發流動性風險,導致許多債券折價拋售。而目前從政策面、社會面、資金面等各方面來看,都與去年11月不同且無邏輯相似性,因此也不具備股債雙殺的邏輯基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