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4 08:58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凱立新材主要從事貴金屬催化劑的研發與生產、催化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廢舊貴金屬催化劑的回收及再加工等業務,2021年6月9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發行價為18.94元/股。...
IPO募資4.42億元還未用完,凱立新材(688269.SH)欲再融資10.75億元,公司近日披露的定增計劃引發市場關注。9月12日,公司披露了最新版的定增說明書,同時也更新回復了上交所的兩輪問詢函。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凱立新材擬將本次部分定增資金仍投向IPO首發募投項目,這引發上交所重點關注,在兩輪問詢中連番問及,引發凱立新材是否違反IPO募集資金安排承諾的爭議。
欲定增募資10.75億元
新增項目必要性存疑
凱立新材主要從事貴金屬催化劑的研發與生產、催化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廢舊貴金屬催化劑的回收及再加工等業務,2021年6月9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發行價為18.94元/股。
彼時,公司本計劃將IPO募集資金凈額分別投資于先進催化材料與技術創新中心及產業化建設項目(下稱“先進項目”)、稀貴金屬催化材料生產再利用產業化項目(下稱“稀貴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募集資金投入額分別為3.2億元、2.5億元和8000萬元,合計6.5億元。但凱立新材實際募集資金總額為4.42億元,扣除與發行有關的各項費用后募資金額僅4.01億元,與預期相比明顯不足,公司不得不調減投向使用募集資金的規模。
今年2月,公司拋出定增預案,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1500萬股、募資不超過10.75億元,計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分別用于PVC綠色合成用金基催化材料生產及循環利用項目(下稱“PVC項目”)、高端功能催化材料產業化項目、“先進項目”、“稀貴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定增方案顯示,“先進項目”和“稀貴項目”均為凱立新材IPO時的募投項目,本次再融資還新增了“PVC項目”與高端功能催化材料產業化項目。對于這兩個新增項目,上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凱立新材結合公司經營計劃與未來發展規劃,說明選擇進入PVC領域和鉑、銅、鎳系催化材料等新領域、新產品的主要考慮,實施本次募投新增項目的必要性。
凱立新材回復稱,本次募投新增項目市場前景廣闊,公司相關技術成熟,部分產品已經實現規?;N售,而新的產能建設和釋放周期較長,因此需要提前規劃布局,有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具有必要性、合理性。
規劃產能增長二十余倍
存在產能消化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募投項目將大幅擴充凱立新材的產能。
首輪問詢回復顯示,本次募投項目實施前,凱立新材的產能僅425噸。本次募投項目規劃產能包括貴金屬催化劑5092噸、非貴金屬催化劑4000噸,實施后公司總產能將達到9517噸,增長二十余倍。
這一情況也引發上交所重點關注。在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凱立新材結合產品的市場空間、競爭格局、在手訂單、產能利用率、可比公司產能擴張情況等,說明本次募投項目產能規劃的合理性以及產能消化措施。
凱立新材回復稱,公司本次募投項目產品下游市場空間廣闊且持續增長,發展前景較好。公司產能利用率處于較高水平,產能瓶頸凸顯,現有產品訂單充足,部分新產品雖然尚未形成規?;a和銷售,但是獲得了下游客戶認可。此外,在同行業可比公司紛紛新建生產線,擴大產能并提升研發能力、布局新產品的背景下,公司需要加大產能擴建,以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公司的產品供應能力和行業競爭地位。對于產能消化的具體措施,凱立新材表示,公司將持續優化生產工藝,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和研發投入,加強產品質量管控,強化募投項目管理,確保募投項目取得良好效益。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根據凱立新材的回復,2022年度,公司多相貴金屬催化劑產能利用率為93.02%,有一定富余;均相貴金屬催化劑產能利用率更是只有39.23%,處于較低水平。
雖然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已經過可行性論證,但凱立新材坦承,高端功能催化材料產業化項目產品驗證周期較長,產能釋放所需時間也較長,“PVC項目”進一步的市場開拓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果未來市場需求、競爭格局或行業技術等發生重大變化,而公司未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將使公司面臨新增產能不能完全消化的風險,進而影響項目預期效益的實現。
定增資金投向首發項目
是否違反承諾存在爭議
凱立新材此次定增募資投向既包含新增項目也包括IPO募投項目,這一情況引發監管連番追問。
在首輪問詢中,上交所要求凱立新材結合前次募投項目建設進展、下游行業需求變化,說明本次募集資金仍投向首發募投項目的主要考慮。在第二輪問詢中,上交所繼續要求公司說明本次募集資金仍投向首發募投項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受機構投資者‘抱團壓價’等因素影響,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IPO發行市盈率普遍較低,公司IPO發行市盈率僅為18.01倍,導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投項目出現資金缺口。”凱立新材解釋稱,“先進項目”和“稀貴項目”目前正在按照公司的規劃推進建設,建設進展情況良好,預計2023年12月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兩個項目的投資總額為5.7億元,實際可用于其建設的募資金額為3.5億元,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凱立新材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中曾披露:“若本次發行實際募集資金不能滿足上述項目的全部需求,不足部分將由公司利用自有資金或通過銀行貸款等方式自籌解決。”上交所將此看作公司承諾,要求凱立新材說明“根據首發時承諾,前次募集資金存在缺口后公司自籌解決的措施及實施情況。”
不過,凱立新材并不認為自身違反承諾,反而稱公司將前次募集資金未募足的項目作為再融資募投項目進行融資,與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披露信息不存在差異,也不構成違反承諾的情形。
凱立新材認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相關法律法規未禁止使用前次募集資金未募足的項目作為再融資募投項目,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招股說明書等文件也未排除將前次募集資金未募足的項目作為再融資募投項目進行融資。招股說明書披露內容屬于公司在募資不能滿足預計資金使用需求時對缺口部分資金來源的安排和管理,不構成承諾事項。公司將前次募集資金未募足的項目作為再融資募投項目進行融資,已履行相應的審議程序,能夠明確區分兩次募集資金投資構成,不存在重復投入的情形。
不僅如此,凱立新材還列舉了部分科創板上市公司作為案例,來證明市場上存在繼續將前次募集資金未募足項目作為再融資募投項目進行融資的情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