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5 10:26 | 來源:國是直通車 | 作者:華卓瑪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年來,不少商超都因虧損或租金到期在“退場”。
今年以來,各大商超閉店消息不斷。
8月26日,廣州僅剩的家樂福門店——家樂福廣州新市店停止營業;7月31日,華潤萬家長沙華晨世紀店宣布關閉線下和線上業務;7月26日,卜蜂蓮花汕頭萬象城店閉店。
更早之前,福州世紀聯華中亭街店、沃爾瑪福州大利嘉分店等都宣布閉店。曾有“大賣場教父”之稱的家樂福甚至在上半年共關閉106家門店。
就在家樂福廣州新市店停止營業的同一天,8月26日,Costco杭州首店正式開業,這是Costco在中國大陸開設的第5家門店。
在大型商超“閉店潮”持續的同時,倉儲式會員店正高歌猛進。傳統商超要退出歷史舞臺了嗎?
傳統商超紛紛“瘦身”
近兩年的傳統商超,已無昔日門可羅雀的景象,不少商超都在閉店“瘦身”。
巔峰時刻門店達到321家的家樂福,自2009年開始業績下滑,2019年蘇寧易購以48億元人民幣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后,并未能改變長期虧損的狀況。2020年到2022年間,家樂福中國營業收入分別為255.74億元、208.78億元及139.45億元,凈利潤連續三年分別虧損7.95億元、33.37億元和20.8億元。
在長期虧損狀態下,家樂福開始“瘦身”。2022年,家樂福關閉30家門店,2023年1-6月,共關閉106家門店。
家樂福是今年大規模閉店的商超。近年來,不少商超都因虧損或租金到期在“退場”。
其中,華潤萬家今年關閉長沙、江蘇、廣州、廈門等地至少5家店。閉店原因均未在公告中說明。但近年來,華潤萬家虧損、閉店“瘦身”的消息不斷。
今年以來,沃爾瑪相繼關閉了位于長春、陜西、江西、山東、北京等地的門店。關停門店的原因基本一致為“租約到期,不再續租。”
2022年,曾是“民營超市連鎖第一股”的步步高大規模關閉門店。步步高2022年關閉扭虧無望門店共139家,并在2022年下半年做出戰略收縮調整:超市業務全面退出四川和江西市場。
傳統商超優勢不復存在?
傳統商超的閉店困境,是電商帶來的消費者購物習慣改變、新業態層出不窮等綜合作用的結果。
北京市朝陽區的陳女士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以前自己少則一周1到2次、多則3到4次,去附近的大型商超,但有了網購和社區團購之后,只有周末時才會偶爾去商超。
社交媒體上,近期不少用戶都在分享,如今已不會再花幾個小時去商超大肆購物,缺少什么,立馬在網上下單,或者就近就能解決。超市已經沒有了記憶中播放著喜慶音樂、排隊結賬的熱鬧景象。
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正是電商興起、新業態出現后傳統商超劣勢凸顯的結果。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許敏波
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傳統商超出現“閉店潮”的主要原因在于,電商帶來了傳統零售行業生態的變化。以往,零售行業是制造商生產出產品后,通過各級分銷商分銷至零售終端,其優勢在于可以根據各地區的消費者差異,進行差異化分銷。在全平臺競爭下,電商產品價格下降,而傳統商超多級分銷和高成本租金帶來的價格劣勢進一步凸顯。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
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我國傳統商超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形成較成熟的業態,很多商超無法符合年輕一代的消費需求和購物習慣。
近兩年倉儲式會員店、折扣店、社區團購等新業態的快速興起,進一步壓縮著傳統商超的線下體驗優勢。
成本劣勢和過去三年疫情期間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沖擊著傳統商超。
倉儲式會員店是未來方向嗎?
在傳統商超紛紛“瘦身”閉店的同時,倉儲式會員店正在高歌猛進。
早在20世紀90年代,倉儲式會員店就已進入中國市場。1996年8月,沃爾瑪旗下的山姆中國首店在深圳開業。隨后,萬客隆、麥德龍、普爾馬斯特等先后進駐北京、廣州和上海。但在最初二十幾年間,這些店并未掀起多大聲浪。
直到2019年6月,山姆才在上海開出第二家店——山姆趙巷店。近幾年,山姆在我國快速發展。據潮新聞統計,截至2023年8月23日,山姆在中國大陸地區共開設45家門店,覆蓋了13個省份和直轄市。
如今,倉儲式會員店門店量和消費者都在快速增長。就在家樂福廣州新市店停止營業的同一天,8月26日,Costco杭州首店正式開業,這是Costco在中國大陸開設的第5家門店。在開店當天,因人流量過大,該店提前40分鐘開門。6月20日,Costco寧波店開始營業,開業前幾天,還一度因客流量過大而實施了限流。
一面,傳統商超面臨著“閉店潮”,另一面,倉儲式會員店內人滿為患。
這是否意味著傳統商超會逐漸被倉儲式會員店等新零售業態取代,退出歷史舞臺?
在許敏波看來,倉儲式會員店并不會取代傳統商超。因為倉儲式會員超市并不是一種新的商業形態,它相當于借助大型倉儲來做直銷。相較于傳統商超,倉儲式會員店直銷、建在郊區的經營方式,使租金和運營成本相對較低,受到電商這種新形態的沖擊相對較小。
傳統商超未來該如何轉型發展?
目前,一些商超已開始轉型試水會員店、社區店等新業態。如華潤萬家推出以家庭為中心,輻射5-10分鐘步行范圍內的社區店業態萬家LiFE;大潤發新開“M會員商店”。家樂福、永輝也曾試圖將大賣場升級改造為會員店、倉儲店,但家樂福如今只開出4家會員店,關閉兩家,永輝倉儲店僅開業一年,便停業。
莊帥表示,會員超市的經營邏輯與傳統商超不同。首先,會員超市因為不是靠商品差價來盈利,而是靠會員費,因此就要將商品的性價比做到極致。其次,會員超市創新能力要強,要有差異化競爭,有自有品牌和自己獨特的產品。再次,會員超市的選址一般較偏僻,因此還要做好營銷。
對于傳統商超來說,其在幾十年發展中形成的經營模式和邏輯,也并非能夠在一朝一夕之間轉變。
許敏波表示,十年前在電商高速增長時期,就曾考慮過傳統商超的轉型問題,但如今有一些諸如做線下體驗式消費新趨勢,但沒有看到特別成功的案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