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1 14:43 | 來源:和訊股票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查閱招股書發現,大藝科技短期內增資價格差異較大,或存利益輸送行為,家族式控股且實控人大額資金拆借;同時公司品牌存被假冒風險,推廣產品報告期內持續虧損,并且在產能...
在電動工具行業領域,我國電動工具產量在全球范圍中處于絕對份額,根據頭豹研究院數據,我國電動工具在全球電動工具產量中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0%左右的份額,成為全球電動工具產品的加工制造中心。
江蘇大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藝科技)正是一家專業級鋰電電動工具制造商。8月1日,大藝科技更新了招股書說明書,擬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招股書顯示,公司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3647.96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擬募集資金6.13億股,用于年產1000萬臺智能工具制造項目和營銷服務體系優化升級項目。
查閱招股書發現,大藝科技短期內增資價格差異較大,或存利益輸送行為,家族式控股且實控人大額資金拆借;同時公司品牌存被假冒風險,推廣產品報告期內持續虧損,并且在產能利用率下降的情況下仍募資擴產。
針對上述問題,發現網向大藝科技發送采訪函請求釋疑,但截至發稿前,大藝科技并未給出合理解釋。
短期內增資價格差異大,實控人大額資金拆借
招股書顯示,大藝科技發起人為大藝公司、黃建平、黃建輝和黃錦康,系由大藝有限依法整體變更設立。2021年2月,大藝有限增加注冊資本,由股東以1元/股同比例增資,其中黃建平認繳661.11萬元,黃建輝認繳440.74萬元,黃錦康認繳194.44萬元,由間接持股變為直接與間接相結合的方式。
2021年7月,大藝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隨后的8月,公司股東再次同比例增資,而此次增資價格為3.75元/股,公司注冊資本增至8429.62萬元。
2021年11月,大藝科技引入員工持股平臺蘇州大藝、蘇州容百、盈豐達,其中蘇州大藝的增資價格為3.75元/股,蘇州容百和盈豐達的增資價格則為10元/股,此時,大藝科技的注冊資本增至8705.79萬元。
2021年12月,大藝科技再次進行兩筆增資,引入新股東領躍管理、林友余、高瓴譽恒、中發基金、淮安毅達、如東毅達和南通成奕,新增股東的增資價格為10.9元/股,至此,大藝科技的注冊資本增加至1.09億元。
(圖源:招股書)
短期內的頻繁增資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在首輪問詢中,深交所要求大藝科技說明短期內股東增資價格存在差異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股份代持或利益輸送行為等。對此,大藝科技在回復中表示,公司增資均基于業務發展的實際需要發生,所處階段不同,增資定價依據不同,具有合理性。
在增資過后,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大藝科技的實際控制人為黃建平、黃建輝、黃錦康和倪玉紅,四人通過直接、間接方式合計控制公司80.07%的表決權。
其中黃錦康為黃建平和黃建輝之父,在控股股東大藝公司中擔任總經理;黃建平和黃建輝為胞兄弟,黃建平任公司董事長、總裁,黃建輝任副董事長、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倪玉紅為黃建平之妻,任公司董事、副總裁。
(圖源:招股書)
由此來看,大藝科技為典型的家族企業,并且股權集中,也都在公司擔任要職。業內人士分析,“一股獨大”被視為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絆腳石,尤其是家族式企業在資金使用的規范性、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都存在弊端。
發現網查閱數據發現,大藝科技內控制度并不完善,其發展過程中曾向實控人資金拆借,并且實控人占用公司資金。招股書顯示,2019年大藝科技向黃建平、倪玉紅拆借資金4.6億元,2020年-2022年向大藝公司分別拆借資金4808萬元、11.86萬元和918萬元;2022年的拆借資金為控股股東大藝公司錯轉的理財資金。
2019年,大藝科技歸還資金4.97億元,剩余68.16萬元在2020年歸還;2020年和2021年歸還大藝公司4934.36萬元和11.86萬元。此外,2019年黃建平、倪玉紅占用資金1.37億元;2021年大藝公司占用資金11.86萬元。
對于占用資金情況,公司解釋為報告期初內控尚不完善,存在將閑置資金歸集至實控人個人卡情形以及理財產品尚未到期,故借用資金以支付購車尾款;然而,業內人士就上述情況表示,如若公司不完善內控制度或為其上市進程埋下隱患。
(圖源:wind)
募投項目合理性存疑,品牌存被假冒風險
除此之外,據招股書披露,大藝科技主要從事電動工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截至目前,除配件等產品外,公司電動工具產品類型覆蓋6大系列,以鋰電電動工具為核心。
2020年-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大藝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68億元、17.73億元和11.5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78億元、0.91億元和0.62億元;2022年公司營收凈利雙降。
具體來看,報告期內大藝科技的收入主要由鋰電電動工具、交流電動工具和配件及其他產品組成,其中鋰電電動工具為主要收入來源,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73.62%、71.56%和77.16%。
2019年,出于產品線和戰略布局考慮,大藝科技開始進入交流電動工具領域,交流電動工具銷售占比有所提升,2021年占比達21.79%,2022年有所回落。截至目前,大藝科技的交流電動工具仍處于虧損階段,2020年-2022年毛利率分別為-24.42%、-12.52%和-3.53%。
(圖源: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IPO中,大藝科技計劃使用募集資金5.46億元用于年產1000萬臺智能工具制造項目。而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大藝科技鋰電電動工具和交流電動工具的合計產能分別為956.11萬件、981.66萬件和1045.83萬件。
另一方面,雖然2022年合計現有產能超出新計劃產能,但公司產能利用率逐年下降;2022年末公司鋰電電動工具產能利用率降至67.87%,同比減少29.01個百分點;交流電動工具產能利用率降至31.07%,同比減少48.32個百分點。同時,兩款產品的產銷率也分別降至95.44%和98.33%。
(圖源:招股書)
那么,在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下降的情況下,大藝科技擬投資擴產的產能是否能充分消化?募資項目是否能達到預期?對此,大藝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募投項目存在效益不及預期的風險,深交所在反饋意見中也要求公司說明新增產能規劃的合理性。
此外,大藝科技的品牌暗藏風險。招股書顯示,2021年公司“大藝”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保護。然而,報告期內公司品牌被假冒的情況呈逐年上升趨勢,報告期內市場監管局查處行政處罰案件數分別為33件、152件和258件;行政查扣案件分別為59件、267件和518件;2023年1-6月分別為180件和452件。
(圖源:招股書)
企查查顯示,截至8月10日,大藝科技涉及司法案件278起,其中侵害商標權糾紛249起,商標權權屬、侵權糾紛10起,商標權權屬糾紛10起。
其次,在黑貓投訴平臺以“大藝”兩字搜索發現,共涉及2086條投訴。其中有消費者投訴稱大藝廠家隨便授權給普通店鋪售賣二手產品、淘寶購買的大藝水平儀使用三個月左右出現質量問題、網銷大藝電動工具店鋪商家售賣假貨等。
(圖源:黑貓投訴平臺)
更有甚者,在自身維權以及外部侵權不斷的境況下,大藝科技還存在與青島大藝電動工具有限公司、臨沂大藝機電工具有限公司、佛山市大藝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客戶共用商號的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向青島大藝、臨沂大藝等合計銷售額分別為5297.04萬元、6007.21萬元和3241.94萬元;2022年佛山市大藝科技和廣州神川五金機電有限公司躍居大藝科技第一大客戶,合計銷售額為6903.15萬元。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在經營過程中,公司與關聯方或者供應商、客戶共用商號的現象并不多見,此種共用可能會導致第三方混淆,由此出現資產不獨立以及其它利益安排,這也往往是審核部門關注的重點。因此,大藝科技應當加強對自主知識產權的管理,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消費者對產品的消費意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