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8 11:18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根據公告,此次持股資金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大途徑,其一,從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中提取的持股計劃獎勵金;其二,員工其他合法薪酬,其三,員工融資或其他自籌資...
近日,伊利股份(28.210,0.45,1.62%)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引發市場熱議。
根據公告,員工持股計劃分十期實施,在 2024 年至 2033 年的十年內,滾動設立各期獨立存續的持股計劃。此次持股計劃參與對象為司中高層管理人員、公司及子公司業務技術骨干,其中,參加持股計劃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份額比例不超過當期持股計劃總份額的 30%。此外,公司首年持股資金來源以扣非凈利潤增長金額為觸發條件。
該公告一出,市場一片嘩然,其核心擔憂存在以下兩點:其一,公司股權極度分散,誘發內部人控制風險;其二,以扣非凈利潤增長為條件,誘發管理層調節財報動機。
擔憂一:誘發內部控制人風險
根據公告,此次持股資金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大途徑,其一,從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中提取的持股計劃獎勵金;其二,員工其他合法薪酬,其三,員工融資或其他自籌資金。
隨即,有投資者直指管理層吃相難看,擔憂公司可能存在內部人控制風險。
來源:公開信息
所謂內部人控制風險,即指現代企業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控制權)相分離的前提下,由于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的不一致,由此導致了經營者控制公司,利用實際享有的超過責任承擔能力的控制權,作出謀求私人利益的決策,而后果由大量中小股東被迫承受,造成股東利益受損。
需要指出的是,伊利股權極度分散,屬于無實控人狀態。伊利股份最大單一股東為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占比僅8.42%。伊利股份管理層有三人進入前十大股東,分別是董事長潘剛、副董事長趙成霞和劉春海,三人合計持股比例為7.35%。
來源:wind
擔憂二:質押激勵條件過低 存調節利潤風險
此外,對于伊利股份此次持股計劃以扣非凈利潤為基礎的激勵條件,投資者質疑其條件過低,擔憂其可能存在操控財報風險。
來源:公開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首期持股計劃的資金全部來源于持股計劃獎勵金。按照上述持股計劃獎勵金的提取方式,首期持股計劃資金以 2023 年度相比 2022 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的差值為基數,按照30%的比例提取持股計劃獎勵金。
事實上,近年公司的扣非凈利潤也穩步增長,員工持股僅以扣非凈利增長為條件是否過低,這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2022年,伊利實現總營收1231.71億元,同比增長11.37%;歸母凈利94.31億元,同比增長8.34%,扣非凈利潤為85.86億元,同比增長8.08%。
此次持股金額也可以員工薪酬或其他合法報酬。近年高管薪資待遇也穩步增長,董事長潘剛由2013年的366萬元上漲至2022年的2572萬元(10年前的7倍)。需要指出的是,過去十年,伊利營業總收入復合增速為11%,扣非歸母凈利潤年化增長率為16%; 2014年至今,伊利累計實現利潤總額686.8億元,累計向股東分紅超350億元。
來源:wind
對于此次設立持股計劃,公司公告稱其目的在于:(一)促進公司、股東和員工三方的共同發展,維護股東權益,有助于提升公司價值和股東價值,從而實現公司的長期戰略愿景;(二)健全公司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公司的全面薪酬體系,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有助于實現公司長期持續的發展;(三)有助于留住公司核心人才、吸引優秀人才加盟;(四)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員工對公司積極主動的經營管理和監督的長效機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