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3 15:01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取得顯著進展,A股市場IPO融資額屢創新高。作為企業IPO保薦人,券商在輔導和指導企業上市過程中功不可沒。不過,券商如何幫助企業成功闖關,提升投...
隨著科都電氣IPO撤單和終止審核,2022年第四批抽中現場檢查的3家IPO公司全軍覆沒,“一查就撤”的現象再度引發市場關注。
主動撤回申請,說明發行人經不起監管方面的審查。業內人士分析稱,不排除部分項目“帶病闖關”,或者投行執業質量不高,抱有“僥幸闖關”的心理。上海證券報記者發現,這些撤單項目背后的保薦機構均為龍頭券商。注冊制試點以來,投行業務進一步向頭部券商集中。遺憾的是,部分投行在“做大”的同時未能“做優”,在撤單量上也“一馬當先”。
首輪問詢尚未回復即撤單
2022年10月2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了2022年第四批首發申請企業現場檢查抽查名單,申報上交所主板的江蘇博濤、申報深交所創業板的科都電氣和大成精密3家企業被抽中。
早在2022年11月底,同一批次被抽中現場檢查的兩則IPO項目江蘇博濤、大成精密,審核狀態均顯示為“終止審核”。
2023年2月9日,根據審核項目動態更新信息,科都電氣向深交所撤回上市申請并被終止審核。
深交所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公開信息顯示,在2022年9月13日受理科都電氣IPO上市申請后,深交所上市審核中心于2022年10月11日對其發出第一輪審核問詢。然而,在第一輪問詢發出以來,科都電氣近4個月的時間里都沒有完成問詢回復。
公開資料顯示,江蘇博濤的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大成精密的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科都電氣的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
龍頭券商撤單量“一馬當先”
隨著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取得顯著進展,A股市場IPO融資額屢創新高。作為企業IPO保薦人,券商在輔導和指導企業上市過程中功不可沒。不過,券商如何幫助企業成功闖關,提升投行業務水平也非常重要,而保薦企業IPO的撤否率也成為衡量投行執業質量的關鍵指標。
回顧以往現場檢查,IPO“一查就撤”的現象較為普遍。2022年,中證協共發布四批首發企業現場檢查名單。其中,34家IPO企業被抽中,13家已經撤回IPO申請,“一查就撤”的比例達38%。對應的保薦機構多為龍頭券商,招商證券、安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等券商旗下的投行均“中招”。
“注冊制下‘馬太效應’加劇,龍頭券商優勢明顯,加速券商投行業務集中度的提升。伴隨業務量的增多,背后居高不下的撤單量值得重視。應鼓勵投行做優做強,而不是一味做大。”投行人士稱。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表示,對于保薦機構等專業服務機構來說,如果在沖刺IPO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對機構的口碑和能力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專業服務機構不應該去縱容或者掩蓋IPO企業存在的問題。希望專業服務機構能夠加強職業操守和執業水平,監管層也應對長期違法違規的服務機構予以嚴厲處罰。
多管齊下撤單率大幅改善
IPO項目撤單頻繁等保薦亂象已經受到監管重點關注,而相應的完善規章制度也在陸續推出。據記者觀察,目前現場檢查“一查就撤”的情況已經大幅改觀。
在2021年,近六成抽中現場檢查的企業“一查就撤”。到了2022年,這一比例降到四成以下。2023年首批抽中的5家,截至目前尚無一家選擇撤回申請。
在這背后是監管部門對于IPO撤回的持續嚴監管。為杜絕“一查就撤”等行為,監管部門去年12月發布《關于注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明確進一步擴大現場檢查和督導面,堅持“申報即擔責”的原則,對收到現場檢查或督導通知后撤回的項目,證監會及交易場所將依法組織核查,堅決杜絕“帶病闖關”行為。
同時,監管方面主動出擊,對多家已撤回材料、終止上市的企業和保代發出監管函,決不允許一撤了之。
全面注冊制即將落地,中介機構責任將進一步被壓實。證監會強調,實行注冊制并不意味著放松質量要求,不是誰想發就發。特別是要用好現場檢查、現場督導等手段,堅持“申報即擔責”的原則,發現發行人存在重大違法違規嫌疑的,及時采取立案稽查、中止審核注冊、暫緩發行上市、撤銷發行注冊等措施。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