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 14:4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自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市民”的相關政策要求以來,全國3億新市民的金融服務成為各方焦點。
自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市民”的相關政策要求以來,全國 3億新市民的金融服務成為各方焦點。重慶市作為吸納新市民較多的重點區域之一,尤其關注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質效的各項措施。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作為落戶重慶的消費金融機構,積極貫徹和落實重慶銀保監局會同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重慶市金融監管局聯合印發《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樂業實施細則》,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切實通過科技賦能、創新產品、精準風控策略,助力新市民在重慶實現安居樂業。
聚焦細分人群完善產品研發
公司始終堅持做“價格厚道、極致體驗、感動人心”的金融產品,重點圍繞新市民群體日常消費場景,圍繞旅游、家裝、教育等不同場景,尤其針對新市民重點從事行業,如批發、交通運輸、居民服務等行業,滿足差異化消費需求,構建包括現金分期、消費分期、循環額度等形態的普惠金融產品,更好滿足新市民較多行業的金融需求。
聚焦服務人群,流程定制化。例如貨車司機,根據前期市場調研,在我國有超過40%客群為農村戶口及新市民人群,他們小而分散、缺乏車輛運營數據、資產證明不完善等因素,致使他們面臨 “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公司“對癥下藥”,先后與國內知名汽車廠家聯合研發,綜合采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及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針對農村戶口車主及新市民的消費行為特點,不斷完善客戶畫像及風控模型,持續優化業務流程,滲透到包括燃油費、ETC通行費、車輛維保、保險等車后市場消費場景,并綜合考慮其子女教育、日常開銷等日常生活消費場景,提供全維度一體化的消費金融產品。
強化精準風控充分科技賦能
新市民在享受金融服務過程中,常常面臨由于自身信用等級難識別、收入狀況難確定等問題。一方面,公司積極探索建設新市民信用評價體系,全面分析新市民創業形態、收入特點、資金需求等,借助數字化技術提高普惠金融服務效率,完善客戶畫像及智能風控模型,實現全流程數字化驅動,更精準地識別客戶。
另一方面,公司積極加入重慶市推動信息共享的各項工作,參與完善和建設大數據信用平臺基礎設施,助力推動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機制,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深化金融宣傳持續聚焦消保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的手段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金融知識匱乏、維權意識薄弱等問題依然嚴重。公司特別針對新市民的金融知識需求,深入新市民聚集區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持續開展理性投資借貸、防范非法集資等常態化的宣傳教育活動,切實提高新市民群體風險防范意識和理性消費的金融素養,更好的享受自身金融權益。同時,在消保投訴方面,多維度完善和夯實投訴處理機制,為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