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6 09:28 | 來源:蓋世汽車 | 作者:俠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得益于疫情的逐漸好轉,尤其是長春和上海復工復產的推進,5月中國新能源市場再次回歸到40萬輛以上,這使得全球新能源市場也快速恢復。...
得益于疫情的逐漸好轉,尤其是長春和上海復工復產的推進,5月中國新能源市場再次回歸到40萬輛以上,這使得全球新能源市場也快速恢復。
EV Volumes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699,708輛,創下今年內第二高的單月成績,同比增長55%。
從累計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總銷量為3,20,739輛,幾乎相當于去年全年649.5萬輛的一半。
若以2021年的數據作為參考,前5個月總銷量在全年的占比約為30%左右,那么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的總銷量預計可達到1080萬輛。
必須說明的是,這一結果是在較為理想狀態下產生的。實際上,考慮到今年內疫情、零部件供應緊缺、物流運輸不暢、局部政治局勢不穩定和消費信心不足等因素會繼續存在,新能源乃至全球汽車市場的走勢都將受到制約,因此個人認為今年全球新能源市場的銷量大致在900萬輛左右,也極有可能沖擊1000萬輛。
比亞迪與特斯拉的混戰
在對5月的榜單分析前,需要說明的是,5月開始車型榜單把同一車型的純電和插混銷量合并。
一直以來,都有《一句話點評》的粉絲提議將全球新能源車型榜單中各車型的純電和插混銷量合并,然而由于只能獲取TOP20的數據,不一定能完整涵蓋相應的車型,所以無法對榜單作出調整,沒想到的是EV Volumes公布5月數據時作出了改變。
從5月的車型榜單來看,調整對榜單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這在比亞迪旗下各車型的排名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具體而言,隨著中國市場的恢復,五菱宏光MINIEV以34,037輛再次蟬聯單月榜首之位,但其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在合并之前,宏光MINIEV主要是與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周旋,也能以較大的優勢領先于身后的比亞迪宋Plus PHEV。但是,5月合并之后的宋Plus (BEV+PHEV)第一次出現銷量就達到3萬余輛,只比宏光MINIEV少2,048輛,兩者之間的差距明顯縮小。
憑借著這一表現,宋Plus (BEV+PHEV)還以近4,000輛的優勢再次超過Model Y,連續第2個月成為單月亞軍。
當然,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受上海疫情的影響,5月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的產能還未完全恢復,并且按照慣例不少車型還需要發往海外市場,仍在運輸途中,導致后者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5月的2.8萬輛在今年內僅高于4月的1.9萬輛。
緊接著的是比亞迪漢(BEV+PHEV),在DM-i的車型加持之下,該車首次突破2萬輛大關,還超過Model 3和同門的秦Plus (BEV+PHEV)第一次闖入榜單前5。
與此同時,Model 3掉落至第5,秦Plus (BEV+PHEV)也滑落到第6,創下新紀錄的元Plus則上升至第7。由此來看,除宏光MINIEV外,單月榜單和累計榜單的頭部越來相似,已逐漸變成特斯拉與比亞迪混戰的戰場。
在比亞迪軍團的身后,是理想One、大眾ID.4和廣汽Aion S,其中理想One是暫別榜單一個月之后再度回歸,而Aion S則是第一次超過萬輛,從而得以在時隔3個月之后再次榜上有名。
在榜單的后半部分,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奇瑞的“雙子星”eQ1和QQ冰淇淋,前者收獲歷史最佳成績,并且以此在今年內首次超過后者,排名第18的福特Mustang Mach-E也創下了7,860輛的新高。
當然,在眾多車型不斷沖高的同時,也有車型的銷量和排名出現明顯下滑,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現代Ioniq 5和起亞EV6,兩者分別環比下跌16.2%和15.5%,排名分別下滑7名和9名,后者更是差點掉出榜單。
當全球新能源市場發展勢頭如此迅猛,近期的現代和起亞卻好似沒能跟上市場的步伐。不知面對這般局面,現代汽車是否為這兩款車沒在中國上市而懊悔。不過,現如今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已是一片紅海,倘若再想進來分一杯羹已是困難重重。
與單月榜單相比,累計榜單中的變化并不明顯,只有理想One和比亞迪元Plus的排名變動較大,憑借著5月的優秀成績兩者均上升3個名次。
比亞迪將成為上半年冠軍
從品牌榜單來看,隨著宋Plus、漢和元Plus等車型的再創新高,5月比亞迪也又一次刷新自身銷量紀錄,跨過11萬輛的門檻,以5.8萬輛的巨大繼續領先于特斯拉。
除了比亞迪,單月品牌榜單中帶來較大驚喜的還有上汽、大眾和廣汽。
在4月因上海疫情掉落至1萬余輛之后,隨著生產和運輸的恢復,尤其是對歐洲等海外市場的出口恢復,5月上汽直接飆升至28,660輛,不僅創下近年來的單月最好成績,而且還獲得近兩年的最好名次——從4月的第13大步躍進至第4。
由于長春和上海兩地合資公司工廠的復產,緊跟上汽之后的大眾銷量也再次回升至2萬余輛,銷量亦前進4名至第5。Aion S的出色表現,也讓廣汽又一次達到2萬輛以上,排名從4月的第15來到第8。
而在上述3個品牌排名大幅提升的同時,起亞、奔馳、現代和沃爾沃卻紛紛下滑,并且后三者都被擠出榜單前十。
和車型榜單相同,雖然單月品牌榜發生較多變動,但就累計榜單來看各品牌的位次依舊較為穩定,進步最為明顯的就是上汽名次前進3名。
與位次相比,累計榜單更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的總銷量已達到50.7萬輛,領先身后的特斯拉近10萬輛。如此大的差距表示,兩者之間關于上半年全球新能源品牌的冠軍爭奪戰已變得異常膠著。
一般來說,即便在非季度末月份落后,但季末特斯拉也總能憑借著超強的表現將差距抹平,并同時斬獲單月和累計榜單的榜首之位。只是,受到上海疫情的影響,6月特斯拉無法再順利上演這樣的逆襲。
實際上,這不是猜測,而是鐵板上釘釘的事實。
根據日前特斯拉和比亞迪公布的最新數據,上半年前者在全球的總交付量為56.5萬輛,后者則已達到64.7萬輛。若以EV Volumes的數據對照,6月特斯拉的交付量為15.8萬輛,雖超過比亞迪的13.4萬輛,但無法填補總銷量上的巨大鴻溝。或許,由于統計渠道的不同,屆時EV Volumes公布的6月銷量會與官方數據存在細微差距,然而這不足以對兩者最終的局面產生太大的影響。
換言之,比亞迪一定會成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市場的冠軍,2018年以來特斯拉也將首次在季度末月份沒獲得“雙冠王”頭銜。
這也讓人不禁浮想聯翩,因為也許到年底時仰仗著廣袤的全球市場,最終特斯拉能反敗為勝再次蟬聯全球市場的冠軍,但實際上考慮到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總銷量已相當于去年全年的90%以上,倘若繼續上半年高昂的走勢,今年其總銷量可能也會翻番至150萬輛左右,屆時誰更勝一籌就無法蓋棺定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