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4 09:08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梁銀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外資私募近來動作頻頻。瑞聯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成功,成為第42家外資私募。...
外資私募近來動作頻頻。瑞聯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成功,成為第42家外資私募。
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外資私募專注于長期投資,有較強的專業管理團隊和完善的風控體系,對本土投資者有較大吸引力。但在進入中國市場的初期,外資私募需解決好策略本土化和團隊管理本土化兩大難題。
近來,外資私募發行的新產品接連走俏,受到渠道的追捧。國際量化巨頭TwoSigma發行的新產品,募資規模約12億元。橋水、元盛等外資私募近期也在渠道低調銷售產品,產品額度不大,受到了投資者追捧。
近年來,外資機構持續布局中國資本市場。通聯數據Datayes統計顯示,外商獨資私募的資產管理規模已達580億元左右。
從管理規模來看,橋水(中國)投資居首,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第二名是元勝投資,管理規模區間在50億元至100億元;瑞銀投資、德劭投資、騰勝投資、潤暉投資的管理規模區間在20億元至50億元;惠理投資、英仕曼(上海)投資的管理規模區間在10億元至20億元。此外,有29家外資私募管理規模不足5億元。
某資深私募人士認為,中國財富管理規模不斷增長,加之制度性雙向開放的不斷推進,大批海外資管機構進軍中國市場。但在進入初期,外資機構需解決好本土化問題,包括策略本土化和團隊管理本土化。在符合母公司風控要求的基礎上,如何開發出適合中國市場的投資模型和投資產品至關重要。
除了獲取私募基金牌照、發行私募產品,不少外資機構將業務觸角延伸至投顧資質,目前已有12家外資機構取得該業務資格。還有部分外資私募已經“私轉公”,目前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已獲批成立,施羅德、聯博、范達等國際資管巨頭則在排隊申請公募牌照。
上述私募人士認為,外資機構的進入將對中國市場產生正面影響。外資私募具備先進的資產管理模式和投資策略,能更好地推動資本市場形成長期投資、價值投資、ESG投資的氛圍。另外,多數外資機構采用小團隊模式運作,在風控管理和產品一致性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如對集中度、行業偏離度有內部的限制性規定,并在監控產品風格漂移方面有著一套清晰的流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