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9 11:17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文華財經成立于2006年7月25日,至今已有16年,是國內重要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主要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軟件和服務的研發與銷售。...
期貨交易軟件龍頭上海文華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文華財經)二次闖關IPO再次終止。據深交所6月8日消息,文華財經近日向深交所創業板申請撤回上市。資料顯示,該公司IPO申報材料于2021年6月獲深交所受理。
文華財經成立于2006年7月25日,至今已有16年,是國內重要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主要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軟件和服務的研發與銷售。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文華財經已與國內139家期貨公司合作,占國內期貨公司總數的92.67%。截至2021年12月,文華財經PC端交易軟件的月活躍用戶數(MAU)為58.19萬人,移動端隨身行軟件的月活躍用戶數(MAU)為150.94萬人。文華財經表示,公司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和規模優勢。未來,公司還將通過提升產品技術、提高服務質量等方式努力擴大市場份額,在保持現有對期貨公司覆蓋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其他機構客戶和投資者客戶的比重。
從業務類型劃分,文華財經主營業務可分為基礎交易軟件服務、隨身行軟件服務、衍生增值軟件服務、其他產品及服務。其中,基礎交易軟件服務是主要面向期貨公司的機構業務(B2B業務),隨身行軟件服務和衍生增值軟件服務是主要面向期貨投資者的零售業務(B2C業務)。
隨身行軟件服務的對應產品為移動端的隨身行App。2021年,隨身行軟件服務收入6458.15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30.02%,較2020年上升1.17個百分點。報告期內,隨身行App平均售價為437.33元/個,上升122.29元/個;銷量為14.77萬個,下降2.08萬個。文華財經解釋稱,2021年銷量較2020年有所下降,主要由于隨身行銷售價格有所回升,客戶群體進一步向優質客戶集中。
衍生增值軟件服務的對應產品為PC端的睿期軟件(wh7)和量化軟件(wh8、wh9)。2021年,衍生增值軟件服務收入4810.81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22.36%,較2020年上升1.46個百分點。
其他產品及服務主要為賣斷式銷售軟件使用權、云主機服務和其他技術服務等。2021年,其他產品及服務收入1780.15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8.27%,較2020年上升4.71個百分點。
業績方面,文華財經2019年到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2.1億元、1.92億元和2.3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843.68萬元、7577.47萬元和8512.54萬元。文華財經稱,公司主營業務是以交易軟件終端為載體,向金融衍生品投資者提供行情數據、交易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因此,公司的經營業績與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和產業政策密切相關。公司經營業績受金融市場波動、宏觀經濟周期及產業政策的影響,會出現一定的波動。
回顧文華財經創業板IPO之路,文華財經曾于2015年11月首次報送材料申請在創業板上市,2018年4月終止審查,首次創業板闖關失敗。2021年6月文華財經再度遞交招股書,計劃登陸創業板,同年8月12日進入已問詢階段。2022年5月5日,文華財經對申報材料進行了更新。文華財經擬募資6.5243億元,保薦機構是華泰聯合證券。
一位行業人士告訴記者,2020年年初,文華財經就曾因為“軟件升級”帶來的成本費用問題,與眾多期貨公司產生“矛盾”,甚至險遭封殺。盡管風波淡去,現在看來,很多公司和交易者還是不滿意文華財經的收費問題。
有資深期貨業內人士曾表示,文華財經自身沒有個人客戶,公司的個人客戶都是由合作的期貨公司導流獲得。然而,文華財經在已經收取期貨公司軟件費的情況下,又向手機端客戶收取費用。或許是因為文華財經認為軟件客戶黏度大,且形成了使用習慣,所以在沒有同期貨公司進行充分溝通的情況下,就獨自向由期貨公司引流過來的交易者收取費用。本質上,文華財經源源不斷的客戶增長量,是眾多期貨公司開發客戶的成果。
另外,文華財經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尚守哲,合計控制公司78.303%的股份。文華財經IPO擬募資6.52億元,分別投入到云端量化投資軟件系統開發項目、新一代資管系統開發項目、研究院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此前曾有人質疑,文化財經年年分紅不留家底。
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0年,文華財經年年分紅,三年數額分別為6000萬元、4000萬元和4000萬元,合計1.4億元,在這三年期間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580萬元、7844萬元和7577萬元,合計2億元,70%的利潤被直接用于分紅。
這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恐怕不是個好消息,如果文華財經成功上市的話。這意味著,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將完全無法享受到公司此前經營的紅利。
有市場人士表示,文華財經與90%以上的國內期貨公司合作,卻仍處于充分競爭環境,市場空間有限,成長性不足。
文華財經在問詢函中披露,基礎交易服務在手訂單定價為62.82萬元/套/年。國內期貨公司總數量變動較小(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有150家),而文華財經已與其中90%以上的公司進行了合作,要繼續增加合作數量難度較大,于是采取逐漸抬高定價的方式來增加銷售收入。這也帶來了銷售套數減少的負面影響,基礎交易軟件服務銷售收入的增長較為乏力。
錯過此次IPO,文華財經的未來還能否掌握在自己手中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