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 12:20 |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蘭德華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生態優勢”,但是因為缺少外部的支持,未能將獨特的自然優勢轉化為實現共同富裕的具體優勢。為了改變這一切,他提出了“五個一幫扶工程”。...
“要想富,先修路”,這曾是當地百姓對能通路、能通車的期盼。如今,望著東薩拉嘎查平坦寬闊、暢通無阻的柏油路,作為“嘎查路”建設者、奉獻者之一的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俞海明董事長會心地笑了。他感嘆道:“路通了,人就能更好地‘活動’起來,農牧民的致富也就有了曙光。”
“如果不是親眼見證,你很難把眼前路平坦、花兒香、鳥兒鳴的東薩拉嘎查與一路泥濘、垃圾污水隨處可見的過去相聯系。”談到這,俞海明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據了解,當初到嘎查考察的俞海明,在看到嘎查坑坑洼洼的水泥路,甚至還有一些泥濘的土路時,心就揪了起來,當即與同行的企業家說到:“一定要把這里的路修好,把教育做好。”他認為嘎查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但是因為缺少外部的支持,未能將獨特的自然優勢轉化為實現共同富裕的具體優勢。為了改變這一切,他提出了“五個一幫扶工程”。
當記者問到“五個一”幫扶工程的具體含義時,俞海明頗有深意地解釋道:“五個一”中最重要的是,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黨建工作的出彩帶動發展出彩,堅持“黨建引領”的總方針,實現大企業黨建與鄉村黨支部黨建同頻共振助推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他說,“五個一”中最關鍵的是修建一條“富民路”。“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樸素話語,是對修路致富實踐的認可,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決定出資786萬元建設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道路工程項目,為東薩拉村帶來了人氣、財氣,凝聚了民心。
“五個一”中還包括建立“一座希望學校”。由東源科技全額出資42.6萬元,完成扎魯特旗太平山東薩拉教學點基礎設施硬化工程,為當地的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資源。
“其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五個一’幫扶項目中,我最自豪的是創建了養牛合作社。東源科技出資2000萬元帶動幫扶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發展畜牧養殖,實現‘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扶貧模式,帶動全村207戶村民通過自己的勞動致富奔小康。當然,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更加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全額出資3000萬元建設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鍶型天然泉水生產項目。”談及“五個一”幫扶工程,作為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俞海明感慨地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故事。”
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蘭德華
巴彥塔拉蘇木東薩拉嘎查的鄉村振興路看到了這位民營企業家的社會擔當,感受到俞海明董事長心系群眾的情懷,展現了新時代“蒙商”的良好社會形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東源科技會不遺余力,讓農牧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俞海明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