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0 08:29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米萊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財經》注意到,兩周前,該公司的另一大股東也發布了減持計劃。5月7日,艾隆科技發布公告,因資金需求,該公司股東隆門智慧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
《電鰻財經》文 / 米萊
在兩周時間內,艾隆科技(688329.SH)兩大股東先后計劃減持其持股。該公司在2022年第一季度沒有延續2021年全年的業績大增,凈利潤甚至出現虧損。作為科創板公司,其研發投入明顯落后營銷投入也值得關注。
股價大降 兩大股東減持
5月19日,艾隆科技發布公告,因資金需求,該公司大股東聞青南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232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3%。自此次減持股份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7.2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自此次減持股份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54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股份的2%。
截至該公告披露日,聞青南持有艾隆科技47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6.15%,上述股份為該公司首次公開行前取得的股份,已于2022年3月29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電鰻財經》注意到,兩周前,該公司的另一大股東也發布了減持計劃。5月7日,艾隆科技發布公告,因資金需求,該公司股東隆門智慧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股份382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4.95%。其中,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的,自此次減持股份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進行;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自此次減持股份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進行。
截至該公告披露日,隆門智慧持有艾隆科技38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5.10%,上述股份為該公司首次公開行前取得的股份,已于2022年3月29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在兩大股東減持宣布減持的同時,艾隆科技的股價在過去幾個月出現了大幅下降。從今年年初至5月19日收盤,該公司的股價下降了36.28%,同期所屬行業板塊下降了22.74%。
一季度業績大降 研發投入落后于營銷投入
艾隆科技于2021年3月份登陸科創板,該公司專注于醫療物資的智能管理,主要為各級醫療服務機構提供醫療物資智能化管理整體解決方案,其業務包括智慧藥房、智慧病區、智慧物流三大板塊,產品涵蓋醫療物資智能管理設備及軟件信息平臺。
2021年,該公司有97.2%的收入來自其他專用設備制造,如果按產品劃分,該公司有71.7%的收入來自自動化藥房,4.4%的收入來自自動化病區。12.1%的收入來自自動化物流,8.7%的收入來自維保及技術服務,0.09%的收入來自其他業務。
2021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億元,同比增長25.6%;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9559萬元和889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3.4%和42.2%;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975萬元,同比下降了66.09%。
2021年實現業績大幅增長后,緊接著該公司迎來了業績大幅下降。2022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11萬元,同比增長了7.91%;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9.3萬元和-185.6萬元;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624萬元。
對于今年第一季度凈利潤下降的原因,艾隆科技在公告財報中解釋稱主要系軟件銷售退稅較上年同期減少所致。但業內人士指出,一季度疫情的反復也對該公司的業績造成了不良影響。
2021年,艾隆科技的研發投入金額為3961萬元,同比增長了22.86%;同期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0.17%;2020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0.4%。
作為一家科創板的上市公司,艾隆科技的研發投入占比并不低,但與其銷售費用相比,其研發投入仍顯得較小。2021年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為為5376萬元,同比增長了25.9%;比其同期研發投入高出1000多萬元;同期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3.8%。
事實上,在艾隆科技等科創板之前,其研發投入占比就明顯落后于銷售費用占比。從2017至2019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016.24萬元、2030.34萬元和2324.97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相應為10.28%、8.49%和7.98%。
同期,艾隆科技銷售費用分別為0.26億元、0.35億元和0.46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3.06%、14.76%和15.67%。2018 年、2019 年該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較上年增加0.097億元、0.1億元,同比增長37.90%、29.34%。同期行業平均值為15.41%、13.70%和12.96%。由此可見,艾隆科技重視銷售勝于研發投入。
2020 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國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方面的不足,“十四五”規劃也特別提出需要加強醫療基礎建設。醫療基建投入被認為是未來穩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質量的基建項目,短長期都有其重要意義,短期內解決了抗疫的需求,也是在未來會積極參與到經濟活動中去的項目,同時能夠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無論疫情走勢,醫療新基建都是解決民生、社會公平等問題的重要手段。
國聯證券研究所根據瑞達恒招投標網站的數據分析指出:醫療新基建新簽合同金額2021 年度較2020年度相比提升77.3%,2013至2021年間,復合增長率為29.0%。此外,華創證券研究所的調研數據顯示,到2025年,我國醫療機構床位數或增加123萬張。若以 1000床位/三級醫院的標準計算的話,“十四五”規劃帶來醫療新基建規模相當于新建 1230 家三級醫院。
由此可見,今年第一季度,艾隆科技的業績似乎受到疫情影響出現了負增長,但行業的發展潛力將為該公司的業績增長提供支撐。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