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1 08:38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1年11月,監管部門出臺政策,要求持有基金投顧牌照的機構才能從事相關業務。對于“大V”的去與留、新規出臺后存量基金組合的客戶承接與后續服務,市場各方議論紛紛。...
基金組合整改期限已經臨近。此前在2021年11月,監管部門要求持有基金投顧牌照的機構方能從事相關業務。通知發布后,眾多第三方銷售平臺由知名“大V”構建的基金組合紛紛下架。近日,隨著眾多平臺的基金組合陸續完成升級,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這些“大V”的轉型路徑逐漸清晰:他們的基金組合已“改頭換面”,以券商投顧產品的形式在平臺悄然上線。
業內人士表示,許多“大V”選擇將之前所構建的基金組合所有權移交給具有投顧資格的投顧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并升級為投顧組合。作為擁有一定用戶基礎的“大V”與具備投顧資格的專業機構資源整合,幫助投資者更好地進行長期投資與資產配置,實現“基金掙錢基民也賺錢”。
三種方式處理存量基金組合
2021年11月,監管部門出臺政策,要求持有基金投顧牌照的機構才能從事相關業務。對于“大V”的去與留、新規出臺后存量基金組合的客戶承接與后續服務,市場各方議論紛紛。
近日,整改出現新進展。中國證券報記者從華寶證券方面確認,擁有超60萬粉絲的“大V”——“揭幕者”已將其搭建基金組合的管理權移交給華寶證券,華寶證券根據基金投顧業務規則要求對原基金組合做了規范化改造和升級。據悉,除了“揭幕者”,華寶證券還主理了多位“大V”的基金組合改造,如“韭菜投資學”旗下的九聰系列組合、“股市藥丸”旗下的“銀河戰艦”“穩如泰山”組合等。
華寶證券介紹,對存量基金組合的處理通常分為三種:第一種方案為被動終止,原先的“大V”不再負責管理,組合打散處理后由投資者自行進行買賣決策;第二種是“大V”入職有投顧資格的投顧管理機構,持證上崗后繼續服務投資者;第三種方案是“大V”將之前所管理的建議型組合所有權移交給具有投顧資格的投顧管理機構進行管理,投顧管理機構會將建議型組合升級為投顧組合。
其中,第三種方案在基金投顧新規要求的框架范圍內,將存量組合做了規范化改造和升級,持牌投顧管理機構專業的投研團隊、推廣團隊、運營團隊更能從長期角度對客戶的持有體驗進行優化。
告別基金組合時代
基金組合向基金投顧規范升級后,將主要有三方面變化。上海某基金公司投顧主理人表示,投顧業務與基金組合時代的首要區別在于是否全委托。“原來每次基金組合的主理人調倉時都會寫調倉理由、市場看法,投資者需要自己操作‘一鍵調倉’按鈕才能跟隨我們調倉。但是在基金投顧時代,每次調倉都是自動進行的。”
其次,在升級為投顧業務后,基金組合原有的成分基金也會出現一定改變。比如,有的組合投資對象從公司內部組合轉變成為全市場組合,公司內部的基金占比較低。
此外,基金投顧的調倉幅度有嚴格限制。“根據監管要求,基金投顧的上下調倉幅度只能有5個百分點左右。”他表示:“如果現在大家覺得市場情況不太好,想降低倉位,投顧業務70%的中樞倉位,最多只能降到65%;反之,如果行情好,我們也只能加倉到75%的倉位。”
緩解基民不賺錢難題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投顧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上海某基金評價人士表示,基金投顧首要作用在于“顧”,也就是幫助投資者在市場波動中建立合理的預期,幫助投資者堅持長期投資;同時為投資者進行合理資產配置,獲得更理想的投資回報。海內外多項研究顯示,擇時并不能為投資帶來正面幫助。真正能夠幫助投資者起到分散風險、優化回報效果的是資產配置。“投資者本身需要清楚自己的資產狀況、投資目的,而基金投顧更需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幫助投資者構建更合理的資產配置框架。”
某互聯網代銷平臺副總裁表示,要解決怎么幫助客戶提升賬戶收益的問題,需要一套“投顧教”一體化的綜合解決方案。從投資者層面看,基民在投資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兩個問題,一是資金錯配,“長錢短投”或“短錢長投”,使得長期投資的錢收益過低或者短期投資的錢因時間問題導致割肉離場;二是投資者要賺錢,需要對抗一些人性的弱點,常見的“追漲殺跌”問題需要機構幫助客戶去克服。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