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10:16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張敏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1家上市公司的銷售毛利率實現同比增長,增長最高的是白云山,2021年銷售毛利率為19.17%,同比增長2.25個百分點。此外,太極集團銷售毛利率同比增長2.08個百分點,中國生物...
????????當下,醫藥生物行業正處于改革的風口,疊加疫情影響,身在其中的企業面臨著來自各個維度的挑戰。過去一年,找到新利潤增長點的乘風破浪者有之,難以踏浪前行乏力掉隊者亦存。
????????截至4月27日,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在A股、H股已披露年報的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中,總計有44家公司2021年營收超過百億元。但與此同時,過去一年,這44家藥企的市值合計縮水超1.7萬億元。
????????眾所周知,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對于醫藥生物企業來說是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這一指標不僅意味著公司向頭部進擊,更意味著公司在戰略選擇、發展實力、抗風險能力等領域構筑護城河,是企業走向成熟、具備足夠實力的標志。
????????鑒于此,《證券日報》記者選取這44家“百億元營收藥企”作為樣本,以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銷售毛利率為準繩,拆解其財報表現,以探析頭部藥企及行業發展的新態勢。
三家公司銷售毛利率超80%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在上述44家營收超百億元的醫藥生物上市公司中,有13家銷售毛利率超50%,僅3家銷售毛利率超80%。
????????從排行來看,44家公司中,長春高新以87.61%的銷售毛利率居首。長春高新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為生物制藥及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輔以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和服務等業務,其中制藥業務毛利率整體高達91%。
????????恒瑞醫藥、中國生物制藥兩家上市公司的銷售毛利率也在80%以上。其中,恒瑞醫藥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醫藥制造業務的毛利率為85.61%,其中抗腫瘤產品的毛利率為90.68%;麻醉業務的毛利率為89.08%,造影劑業務的毛利率為72.24%。
????????此外,有8家公司的銷售毛利率在10%以下,包括國藥控股、英特集團、南京醫藥等,其中,南京醫藥以6.5%的銷售毛利率位居44家公司末位。
????????“毛利率直接反映的是產品的競爭力。簡單來說,就是價格高、成本低的產品毛利率較高。”東方高圣財務總監楊秀仁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就醫藥行業而言,獨家品種的毛利率相對較高。
????????“影響上市公司銷售毛利率的因素有很多。”廣州圓石投資醫藥行業首席研究員李益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包括市場的競爭格局、企業的營銷策略、企業投入的研發成本及固定資產成本等。”
????????“一般而言,制藥企業毛利率較高,而醫藥流通企業毛利率較低,這是行業普遍現象。”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
過半企業毛利率下降
????????從同比數據來看,2021年,上述44家公司的銷售毛利率平均值是37.39%,較2020年平均值下降0.98個百分點。
????????其中,21家上市公司的銷售毛利率實現同比增長,增長最高的是白云山,2021年銷售毛利率為19.17%,同比增長2.25個百分點。此外,太極集團銷售毛利率同比增長2.08個百分點,中國生物制藥同比增長2.0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23家上市藥企銷售毛利率下降。其中,新和成、復星醫藥等企業銷售毛利率下降較多,分別為9.66%、7.54%。
????????記者梳理多家上市公司財報發現,帶量采購、醫保談判價格下降、競爭加劇、成本上升等因素拉低了企業的銷售毛利率。
????????例如,復星醫藥在2021年年報中提及,公司制藥業務毛利率同比減少8.27個百分點,具體到細分業務板塊,抗腫瘤及免疫調節核心產品的毛利率較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主要系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執行醫保談判價格后銷售單價下降所致;代謝及消化系統核心產品的毛利率較同期下降5.9個百分點,主要是非布司他片于集采后銷售單價下降所致。
????????過去四年,醫藥生物行業內部調整加速,藥品集采進一步壓縮仿制藥的價格水分,藥品審評審批加速讓創新藥品更快進入市場,改革的推進正在重塑行業競爭格局。同花順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述44家上市藥企的平均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8.71%、39.25%、38.37%、37.39%。
????????“隨著集采的推進,藥品的中間環節成本被大大壓縮,這部分產品不需要‘高開高返’,因此部分企業出現銷售毛利率下降也是正常的。”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
????????此外,李益峰向記者表示,集采將常態化存在,倒逼企業“創新+整合”加速。競爭格局激烈的賽道和單一產品型公司的經營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企業加速創新轉型
????????當下,醫藥生物行業的改革仍在持續,考驗著企業轉型的速度和力度。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黨組在《求是》刊發署名文章表示,醫保改革已經到了涉險灘、啃硬骨頭的關鍵時刻,未來將進一步破除復雜的利益藩籬,堅定不移推動醫療保障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繼續常態化制度化開展集采,力爭年內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在每個省合計達到350個以上。
????????同時,國家醫保局表示,持續優化藥品動態準入機制,全面落實談判藥“雙通道”管理機制,讓群眾以更低價格、更快速度享受到更多救命新藥。全面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醫療服務價格科學確定和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形成醫保與醫療機構良性互動、共同發展新格局。
????????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藥企可以從兩方面進行發展,一方面加強創新藥研發,創新藥的稀缺性是藥企提升競爭力的有利保障;另一方面擴展海外業務,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公開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國家藥監局共批準76款新藥(不包括疫苗),其中進口新藥37款、中藥創新藥12款、國產創新藥27款,年內獲批的新藥數量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頭部企業都在加快創新轉型步伐。例如,面對嚴峻復雜的競爭環境與產業變革,恒瑞醫藥2021年累計研發投入達62.03億元,同比增長24.34%,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23.95%,創公司歷史新高。中國生物制藥在2021年業績報告中指出,集采的壓力在預期之內,前四批集采影響基本消化完畢,后續面臨集采常態化的新局面;第五批集采的影響將在2022年繼續消化。公司2021年研發總開支約38.2億元,占集團收入的比例約14.2%,當中大部份已計入損益表中。其中,創新藥及生物藥的研發投入占比超過70%,投入金額同比增加約64.7%。
????????“差異化創新將是龍頭企業第二次洗牌的關鍵。”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
????????李益峰向記者表示,一方面,企業需要自研或收購形成平臺化優勢,以抵抗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另一方面,需要在創新研發上加速投入和產出,以應對成熟產品集采降價的情況。“藥企的轉型升級大概有三條路徑:一是做創新或戰略出海;二是發展難仿藥,找好自己的位置;三是優化生產工藝或規模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