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10:24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謝若琳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比之下,一部劇動輒上億元,播出效果受諸多因素影響,一旦無人問津,風險承擔方就是播出渠道。
4月8日,檸萌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檸萌影視”)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2021年1月份,公司曾與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計劃登陸A股,一直沒有進展,同年9月份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對比這兩份招股書來看,檸萌影視在嘗試擴展騰訊以外的客戶資源。招股書顯示,IPO前騰訊持有檸萌影視19.78%股權。2020年,騰訊是檸萌影視最大客戶,而2021年騰訊在客戶表排名中已經跌至第三位。
對于雙方關系,記者于4月10日聯系到檸萌影業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一切以招股書為準。在招股書中,檸萌影視表示,“若我們不能維持與騰訊集團的業務關系,公司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三十而已》貢獻收入4.3億元
資料顯示,檸萌影視成立于2014年,主要從事劇集的投資、制作、發行、宣傳、衍生授權等全產業鏈運營。過去三年(2019年至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7.94億元、14.26億元、12.49億元;毛利分別為4億元、5.45億元、5.59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為8039.8萬元、6254.5萬元、6091.3萬元。
從收入構成來看,檸萌影視的收入主要分為三部分:版權劇、內容營銷及其他。其中,版權劇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19年至2021年版權劇收入占比分別達到91%、84.7%、84.2%。
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檸萌影視共制作發行了7部版權劇。檸萌影業通過出售這些劇集的播放權獲得收益,采購方一是電視臺,二是視頻平臺,后者的采購費用明顯更高。
2019年至2021年,檸萌影業實現來自電視臺的采購收入分別為3.33億元、2.76億元、2.69億元;來自視頻平臺的采購收入分別為12.57億元、8.97億元、7.22億元。
“檸萌影視主攻精品劇,每年產量并不高,但售價都是S級,因此在業內屬于高利潤率水準的公司。”一位影視劇企業高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具體到項目層面,以2020年熱播劇《三十而已》為例,主要播放渠道是東方衛視和騰訊視頻,檸萌影視扮演獨家投資者及執行制品人的角色,2020年該劇確認收入4.2億元,2021年確認收入943.4萬元。報告期內,公司代表作還包括《小別離》《二十不惑》《小舍得》《小敏家》等。
在招股書中,檸萌影視表示,“過去,公司每年通常制作2部至4部影視劇。單一劇集的財務表現或影響公司營運。若一部或多部影視劇成本嚴重超支,公司財務表現或將受到不利影響。”
影視劇利潤或將進一步壓縮
“但視頻平臺的日子也不好過,騰訊視頻連年虧損,近期的早春業務分享會上,騰訊視頻已經釋放出‘降本增效’的風向,可以預見,未來制片公司的利潤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前述影視劇企業高管進一步表示。
事實上,影視行業網絡渠道的分賬模式正在悄然生變。在過去幾十年中,影視劇一直是toB的生意,主要靠電視臺、視頻平臺買單。同時,影視劇銷售通常是預售制,也就是說,大部分劇集是先確定銷售合同后才進行拍攝的,因此,制片方往往能穩賺不賠。
對比之下,一部劇動輒上億元,播出效果受諸多因素影響,一旦無人問津,風險承擔方就是播出渠道。這也是過去幾年中,視頻平臺入不敷出的原因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視頻平臺開始變革,近日,愛奇藝宣布對網絡電影分賬模式進行改變,4月1日起,將正式升級網絡電影的合作模式,在升級之后,愛奇藝網絡電影的發行模式將變為“云影院首映”和“會員首播”兩種,同時網絡電影的分賬也將從前六分鐘有效觀看分賬升級為按時長分賬。
“在理想的情況下,影視劇的收入應該走向市場化,以播放量、播放時長等因素為考核標準,受到市場關注的劇,收益自然就高。但視頻平臺的播放量是不公開的,這也是矛盾所在。”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階段視頻平臺仍會以采購模式為主,在此基礎上壓低成本,提高會員價格,求得生存。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