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7 10:28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快評]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旗下的云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云南水務)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引領發展的理念,一步步茁壯成長起來。...
從高品質供水,到污水處理,再到自主研發的有機固廢絕氧熱解碳化技術,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旗下的云南水務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云南水務)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引領發展的理念,一步步茁壯成長起來。核心技術既是云南水務贏得市場的“殺手锏”,也是吸引投資者的底氣所在。目前,集團水務板塊已授權專利32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31項,發明專利1項;固廢板塊已授權專利130項,其中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116項,軟件著作專利4項。
在高品質供水方面,云南水務供水項目采用世界一流且最具技術經濟比的CMF連續膜過濾技術,出水水質遠優于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可將供水水質提高到直飲水標準。與此同時,為提升供水服務管理水平,降低計劃性停水及突發停水對用戶生活的影響,云南水務采用先進的應急供水設備為用戶提供應急供水服務,保障居民用水需求。
在污水處理方面,云南水務采用先進成熟且最具技術經濟比的3AMBR膜-生物反應技術處理的污水,出水水質大大優于國家污水處理行業所要求的最高國家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 A 排放標準),在有效降低污水處理成本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污水處理效果。據悉,MBR技術處理的污水水質多項指標達到地表水標準 IV 類甚至更高標準,“MBR技術處理污水已成功應用于昆明第四,第九、第十水質凈化廠(地埋式)提標改造項目,取得了令行業矚目的效果。”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相關人士介紹。
行業領先的污水處理技術,激發了云南水務引入世界先進的水處理膜技術專利,并聯合云南融源節能環保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組建了云南自己的水處理膜企業——云南膜科技公司,填補了云南水處理技術及產品領域的空白,推動云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據了解,云南膜科技引入了北京碧水源花巨資研發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PVDF增強型微/超濾膜、低壓反滲透膜以及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落地云南并實現了產業化。該技術攻克了“膜材料研發、膜設備制造和膜應用工藝”三大國際技術難題,是世界上同時擁有上述三項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少數企業之一。其中涉及相關80多項專利,填補國內多項空白,依托MBR污水資源化技術,云南膜科技公司能提供工業廢水處理MBR組合工藝技術、微污染地表水處理技術、飲用水深度處理技術的水處理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實踐表明,云南膜科技公司水處理技術和工藝所處理的水均優于國家標準,云南膜科技公司將結合集團的發展戰略,借助云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和爭當全國生態文明排頭兵的東風,進一步將先進的水污染治理、污水資源化、原水保護技術和產品服務推向全球市場。
云南水務自主研發了多類型有機固廢絕氧熱解碳化技術,迅速在固廢資源化利用領域引起高度重視。“該項技術具有處理規模靈活,處理垃圾種類廣泛等優勢。”云南水務研發工程師介紹,研發過程中通對工藝的優化調整解決了如何有效降低二噁英產生量等技術難題,可實現包括生活垃圾、污泥、農林廢棄物等在內的有機固廢100%資源化、減量化(質量減量化80%以上,體積減量化90%以上)和無害化處置,真正達到了“綠色、環保、循環、低碳”的要求。
目前,云南水務已經在昆明市宜良縣建成日處理能力200噸生活垃圾的低溫絕氧熱解碳化工藝示范化工程項目。項目正式投產后,將承擔起宜良縣、石林縣每日新增生活垃圾的處置任務,在全行業起到示范作用。“該項目為國內眾多小城市、城鎮等地的有機固廢處置難題提供了一種低成本且環保的解決方案,具有極佳的推廣使用價值。”省環境科學院一位專家告訴記者,采用絕氧熱解碳化技術和工藝處理生活垃圾過程中,產生主要成分為大量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焦油等的高熱值可燃混合氣體,經過除塵及脫酸處理后被送入外置燃燒室,燃燒后的高溫熱煙氣再次被送入熱解機中,為熱解機提供主要熱源,整個工藝無需補充外部熱源,真正實現了‘以廢治廢’,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生活垃圾絕氧熱解碳化成套技術更大的價值在于,熱解過程產生的固體為生物炭渣,經過資源回收系統處理后的生物炭可用于改良土壤、提高作物產量、緩解溫室效應、修復污染土壤,具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
基于龐大業務規模及數字化管理戰略要求,云南水務整合先進物聯傳感技術,自主研發打造以數字為驅動“物聯+互聯“為核心理念的數字化智慧管理系統。系統將信息化、BIM、GIS、AI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于水務、固廢處理、城鎮環境等綜合服務管理領域中,實現精細化動態運行模式與智慧管理系統,實現準確的數據收集,精準的數據分析和智慧化的系統控制,發揮數字化、智慧化等優勢,利用我們的技術和智慧平臺,實現環境從“治理”到“智理”的智慧轉變。根據國家大數據基建建設要求,結合集團發展現狀、戰略發展規劃及業務實際需求,將已有、在建和新建的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數據共享和交換,為集團業務提供各項數據支撐。
目前針對農村分散式小型一體化水處理站點智慧運營系統軟件已投入運營工作。集團在廣東有13個村鎮污水項目,總投資額近 80 億元,業務擴展至廣州、揭陽、汕尾、清遠、江門、羅定、信宜、徐聞等地,陸續建成的鎮區污水處理廠站 112 座,農村污水處理站點約 5000 座,合計水處理規模約 34 萬立方米 /日。面對數量小而多、布局散而廣的村鎮污水處理站點,集團已于 2020 年8月份正式部署智慧農污系統投運,遠程監測、遠程設置、遠程干預、下發指令,都能進行APP或web遠程進行操作。后臺工程師可在平臺將專家分析結合邏輯控制打包下發,大大降低對作業者的基礎要求及工作強度,并輔助視頻監控,方便監視作業過程及追溯設施設備安全防損,通過手機APP就能實現精準定位,后臺自動根據故障特征,提示相關技術人員需攜帶的維修工具及備件,給出規劃合理的路徑導航,讓技術人員能及時到達現場處置。特別是當前受疫情影響,作業人員出差不便,通過智慧數字化平臺的搭建,既不會受疫情影響項目進展,又能保證作業人員職業健康安全,平臺的作用被最大化得以體現。分散式智慧農污運營管理系統的投運和價值體現,標志著云南水務向致力打造的物聯網 + 互聯網的數字智能環保企業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未來,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將繼續秉承技術創新引領發展的理念,結合云南省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全面參與云南省高效節能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先進環保產業,研發新技術,取得新成績。
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將在云南水務已開展的新能源鋰離子電池循環再利用業務的基礎上,繼續在電池設計階段按照電池的應用場景預先考慮梯次、回收、循環再利用,從電池的生產階段開始預先綁定電池的回收、梯次利用、原材料循環再利用的服務,尋求政策支持組建運營云南省新能源動力電池信息化管理中心,在省內打造動力電池集中處置循環再利用中心。服務于城市綠色出行領域,城市綠色能源開發及回收再利用,打造一流的城市綠色出行、綠色能源利用以及運營的綜合服務商。
云南省綠色環保產業集團將按照《“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指引,爭取上級支持,積極推動昆明市落地國家級綜合型循環經濟產業園,引進循環經濟產業高端要素,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鏈條,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再生資源利用水平,打造集綠色低碳循環運行、能量梯級利用、科普教育為一體的高科技產業示范園。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