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 09:3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潮玩店,泡泡瑪特成為行業的一面旗幟。2021年第三季度泡泡瑪特整體零售收入同比增長75%-80%。其中,零售店收入同比增長40%-45%;泡泡瑪特抽盒機收入......
【藍科技綜述】作為潮玩店,泡泡瑪特成為行業的一面旗幟。
2021年第三季度泡泡瑪特整體零售收入同比增長75%-80%。其中,零售店收入同比增長40%-45%;泡泡瑪特抽盒機收入同比增長130%-135%,電商平臺收入同比增長125%-130%。
這家在2020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潮玩店,已成為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其商業模式是什么?
Z時代消費需求催生下的泡泡瑪特
成立十年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借“盲盒之熱”成為了Z時代消費者追捧的店鋪。泡泡瑪特的營收從2017年的1.58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5.15億元,2019年達到16.83億元。同時,2017年至2019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56.9萬元、9952.1萬元、4.5億元,三年時間利潤暴漲289倍。2021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總營收增加50.5%,達到8.18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24.4%達到1.41億元。
泡泡瑪特作為一個玩具公司,為什么發展會如此迅速,是因為他們抓住了Z時代消費者的心理,打造出一個一個爆款,俘獲人心。
Z時代消費者主要指出生年份在1997年—2012年之間的人,他們的特點是敢賺敢花和悅己至上。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Z人群,人數已達1.49億。根據《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預測,到2020年 Z世代將占據整體消費力的40%,他們正成為當下的消費擔當。
Z世代的興趣點和參與方式有著更多樣、更獨特的一些特點。在音樂、電競游戲、短視頻、愛豆、動漫多元娛樂場景中,他們積極地尋找自身的興趣點。當他們看到與自身興趣相同的產品時,能夠很快提高Z世代對品牌的認可度,同時激發購買熱情。
這幾年年輕消費者喜歡表達個性,喜歡小眾、體現多元化的東西,追求亞文化,他們對主流的東西反而沒那么渴望。泡泡瑪特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結合歐美發展潮玩的經驗,不斷打造出多樣化的IP。
潮玩企業的本質其實是IP、是創作、是設計,對于企業更重要的一點是,企業要能簽到更多優秀的藝術家,能夠服務更優質的內容創造者,并幫助他們把作品更好地商業化。泡泡瑪特設計的潮玩就是更注重情感價值,比如陪伴、治愈、悅己。
2015年,泡泡瑪特嘗試從渠道商升級為IP運營方,引入了日本超人氣Sonny Angel系列潮流玩具和盲盒的玩法,當年銷售額大漲,開啟了中國盲盒元年。2016 年趁熱打鐵,與香港設計師Kenny Wong就茉莉“Molly”品牌形象達成戰略合作。同年推出首款Molly Zodiac星座系列盲盒,并加入隱藏款新玩法和饑餓營銷,成功引爆市場。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泡泡瑪特基于Molly形象的產品銷售額分別占總銷售額的89.4%、62.9%、32.9%。
隨著盲盒事業越做越大,泡泡瑪特的IP運營版圖也穩步擴張,相繼擁有了DIMOO、YUKI、BOBO&COCO等自有IP,PUCKY、LABUBU等獨家IP,這些IP與MOLLY一起,成為了公司頭部IP。
2018年后,泡泡瑪特又積極拓展聯名IP,與知名動漫、電影、小說甚至真人明星合作,推出米奇、冰雪奇緣、火影忍者、海賊王、哈利波特、鋼鐵俠、周同學等非獨家IP。
這一系列的組合拳讓泡泡瑪特從一個渠道品牌成功轉型為一個產品品牌。換句話說,現在一提起泡泡瑪特,消費者就能下意識地與潮流玩具對接起來。現在泡泡瑪特如同一個商品品牌,無論是產品的品質還是設計的成熟度,都代表著行業的標準。
從這個意義上說,泡泡瑪特還是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大家能通過品牌聯想到潮流玩具,也說明泡泡瑪特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品牌力。
有了品牌號召力的泡泡瑪特必然想要發展,而他選擇的第一條發展道路就是瘋狂開店。
泡泡瑪特必須瘋狂地開店
根據招股書顯示的數據來看,泡泡瑪特2017年零售店收益占比為63.9%,線上渠道為9.4%。2018年零售店為48.3%,線上渠道為20%。2019年零售店為43.9%,線上渠道為32%。
2020年上半年零售店為38.3%,線上渠道為40.9%。在上市之前,泡泡瑪特的經營策略似乎是著重線上,但是經過一年的經營調整,泡泡瑪特的布局卻似乎出現了調整。
截至2021年9月30日,泡泡瑪特的門店數量從2021年6月30日的215家增至250家。同時,泡泡瑪特新開機器人商店210家,機器人商店數量從6月30日的1477家增至現在的1687家。這也意味著,今年三季度,泡泡瑪特日均開設機器人商店超2家。
中信證券發布研報表示,從門店分布來看,泡泡瑪特線下門店位于一線、新一線、二線及其他城市分別有91、64、60 家,機器人商店位于一線、新一線、二線及其他城市分別有473、483、521 家。
但瘋狂開店的同時,企業線下零售店收入增長似乎在降速。2021年半年報顯示,泡泡瑪特來自線下零售店的收入約為6.75億,同比2020年上半年的增速超100%,而據泡泡瑪特此次披露的2021年三季度分渠道的收入來看,企業第三季度零售店收入同比增長為40%-45%。
營收放緩,泡泡瑪特為何瘋狂開店呢?首先主要是泡泡瑪特作為新晉網紅打卡圣地,自然會被多家地產商的SHOPPING MALL看上,能夠將泡泡瑪特引入商場,必然能夠吸引更多的Z時代消費者,增加商場的曝光率。
華潤置地、凱德置地、大悅城、恒隆地產和龍湖地產紛紛向泡泡瑪特投來了橄欖枝。不過泡泡瑪特也有自己的選擇,他更傾向于選擇與自己氣質更接近的恒隆和太古里,幾乎入駐了旗下的每一家SHOPPING MALL。
入駐如此多的商場,主要還是源于泡泡瑪特的自信。泡泡瑪特的王寧曾經表示,泡泡瑪特走過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與那些年輕的創業公司相比,泡泡瑪特已經是個“老家伙”了。這個老家伙并不是一個在風口上誕生的企業,而是創造了這個風口,創造了潮玩行業。
潮流玩具行業目前在國內還處在一個相對早期的成長階段,包括在現有產品線和新產品線的增長等方面,還有很多值得開發和創新的點。
興業證券也發表觀點,泡泡瑪特這類新消費龍頭會員數持續高增,密度不低的一線城市并未看到滲透率或復購率天花板等危險信號,并向新一線、二線、三線城市持續擴容,增速很快。盲盒只是潮玩的“冰山”一角,泡泡瑪特在潮玩領域廣泛布局,其投資版圖還包括美術館、漢服三坑、潮鞋潮牌、游戲、影視等,能夠打造更多可能性。
對于泡泡瑪特,花錢圈地是為了堅實以后的發展,至于短時期的盈利降低并不影響其未來的發展。
可是為什么泡泡瑪特的股價還是往下跌?
泡泡瑪特面臨的困境
作為國內的“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一直活躍在大眾的視野中,其業績也經歷了井噴式增長。在泡泡瑪特成功打樣后,這一賽道涌現出更多競爭者,比如名創優品的TOP TOY。
TOP TOY走的是“大而全”的路線,產品涵蓋了手辦、拼裝模型、娃娃模型、積木、雕像、合金、大眾玩具等八大潮玩核心品類。因為種類繁多,TOP TOY在價格上跨度較大,標價從39元至上萬元不等。
TOP TOY的Slogan叫作“Everyone is a player one”,用做大店思路,也叫卡賽道的方式,以消費者洞見為基礎,把每個區塊陳列劃分好,讓消費者在里面更舒適的購物。
例如,進門是盲盒區、手辦區,再往后積木區,出口處有時光隧道是高達專區,隧道旁邊有雕像是積木區,通過不同的玩具類型作為吸引顧客的重要方式。
在潮玩行業里,泡泡瑪特的市場占有率在8.5%,而第二名的占有率在7.7%,其實這樣的份額占比是拉不出來很大的差距的。就是因為有同質化的玩法,有眾多的IP對應不同的受眾,要想在這個行業中玩出花,也需要下大力氣打造產品,完善渠道。
同時因“盲盒”在國內仍屬于創新性的銷售形式,目前尚無法進行針對性監管。但前段時間國家對該行業的關注重點偏向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包括產品質量、“隱藏款”透明度等。參考日本“扭蛋”監管政策,未來不排除對未成年人“盲盒”消費金額進行限定。這些都造成了泡泡瑪特的股價波動。
自去年12月11日登陸港股以來,泡泡瑪特的市值一度站上千億港元。但在今年2月登頂觸及107.337港元的最高價后,開始滑坡。現在泡泡瑪特的股價距離最高點跌幅已超過40%,報60.05港元。
不過根據光大證券的數據,潮玩市場規模在2025年或將達到275億元,同時由于泡泡瑪特已經構筑起了一定體量的端到端的產業鏈閉環,并成功樹立了經歷過市場檢驗的優質IP,泡泡瑪特仍有望長期處于潮玩行業龍頭的地位,持續享受行業紅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