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 13:16 | 來源:中證報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買入一家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超過5%,需要舉牌并及時公告披露。
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完畢。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數據后發現,一度飽受爭議的“風格漂移”基金,有不少產品在三季度進行了大手筆調倉,持倉風格正逐漸貼合基金名稱和基金合同約定。與此同時,“蒙面舉牌”的行業老問題近期又引發關注,模糊地帶需要明晰。
買入一家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超過5%,需要舉牌并及時公告披露。有舉牌方采取“蒙面舉牌”的手段,試圖利用多個賬戶分散持股,隱藏在舉牌線下暗度陳倉。這樣的案例在A股市場頻頻上演,對于公募基金來說,“蒙面舉牌”超限購買的監管卻存在制度空白。
如果說之前的公募基金行業只是資產管理行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么,如今這個近24萬億元規模的大行業,置身于居民財富管理的大時代,其健康有序發展關系到千千萬萬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愛之深責之切,公募基金的長遠發展之計,關乎資管行業的前途與命運。
“盲盒基金”主動歸位
此前,中國證券報刊發題為《風格漂移引爭議名不副實的基金“盲盒”》的報道,披露一些基金投資范圍偏離合同約定、“名不副實”,引發監管部門重點關注。后續也有公開消息稱,多家托管機構相繼出手,要求基金公司自查。
如今,從基金三季報中可以看出,不少“風格漂移”基金正在逐漸主動歸位。
例如,某知名文體健康混合基金,三季度的持倉就進行了大“換血”。二季度,該基金重倉股中只有一只傳媒股,其余均為半導體、新能源和軍工股,以往多個季度的重倉股中也少有文體健康股的身影。但截至三季度末,該第一大重倉股由富瀚微(157.410,0.85,0.54%)變為藥明康德(131.150,-6.86,-4.97%),此外還新進三只醫藥生物股和傳媒股,大幅降低了軍工和新能源行業個股配置。
名為“創新成長”、實際“梭哈”金融股的某創新成長基金,三季度持倉也逐漸符合“創新成長”的定義。二季度,這只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有6只都是保險、銀行、券商股,如中國太保(28.050,0.65,2.37%)、中國平安(50.070,0.50,1.01%)、新華保險(38.980,-0.19,-0.49%)、廣發證券(20.010,-0.11,-0.55%)、中信證券(25.980,0.10,0.39%)、興業銀行(18.920,0.29,1.56%)等。三季度前十大重倉股重新“洗牌”,8只重倉股發生變化,截至三季度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寧德時代(674.900,35.68,5.58%)、北方華創(384.460,13.21,3.56%)、中航機電(15.500,0.30,1.97%)、恒潤股份(50.500,-1.85,-3.53%)、新宙邦(142.490,-0.87,-0.61%)、卓勝微(309.770,0.58,0.19%)、航天電器(73.180,1.89,2.65%)、天奈科技(161.440,0.56,0.35%)、江蘇神通(15.680,0.08,0.51%)、聞泰科技(116.370,6.61,6.02%),集中在新能源、機械、軍工、半導體行業,再無金融股身影。不過,也有部分基金不改此前風格,投資依舊與名稱有偏離。例如,某知名文體產業股票基金,截至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均屬于計算機、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和汽車、機械設備行業。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基金評價業務負責人胡立峰表示,部分“掛羊頭賣狗肉”的基金,存在一些客觀因素:由于過去某些基金產品設計的問題,選股范圍、業績基準過于寬泛;此外,基金名稱中的一些名詞定義在發生變化,比如對于“中小盤”的界定;以及基金持倉港股公司比例逐漸增加等問題。這次監管部門對部分風格發生偏離的基金產品進行整改,有助于公募基金持倉回歸到主流軌道上來,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基金管理人的發展與成長,堅持客戶利益至上,敬畏投資者,履行信義義務、堅守契約精神。
“蒙面舉牌”引熱議
近期,隨著基金三季報和上市公司三季報的披露,一個老問題又浮出水面,那就是公募基金的“蒙面舉牌”。
具體來看,近日,上市公司蘭花科創(10.990,0.09,0.83%)披露的三季報顯示,丘棟榮管理的4只基金是公司除了大股東之外的前四大流通股東。其中,中庚小盤價值基金今年二季度進入蘭花科創前十大股東之列,三季度進行了加倉,截至三季度末,共持有4767萬股,占總股本的4.17%。另外三只產品中庚價值領航、中庚價值品質和中庚價值靈動基金,則在今年三季度首次躋身蘭花科創的前十大股東名單,持股分別占總股本的2.62%、1.39%和1.32%。根據上述基金三季報,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述4只基金的總規模約為210億元,其中規模32億元的中庚價值靈動基金是丘棟榮和吳承根共同管理。
這樣的情況引發行業熱議。事實上,按照現存規定來說,此次“蒙面舉牌”并不算違規。2007年1月,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對于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持股變動的信息披露問題予以明確:(1)對于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下的幾只公募基金持有某一上市公司的股份累計達到5%的,是否披露,由基金管理公司自己選擇;鑒于基金管理公司沒有要約收購的功能,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不鼓勵基金管理公司進行此類披露。同時,要防止基金管理公司通過披露集中持股的行為引導市場操作股票。(2)對于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下的一只公募基金持有某一上市公司的股份累計達到5%的,需要依法披露,并應遵守短線交易的相關規定。
“監管當時對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產品持股超過5%的問題,從實際情況出發,認定基金公司沒有要約收購的功能,所以不鼓勵基金公司進行此類信息披露。但是,當公募基金對市場影響越來越大,又是這樣的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產品集中持有,是不是會形成事實上的利用資金優勢牟取不正當的利益?這個問題雖然難以界定,但需要防患于未然。”上海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督察長表示。
實際上,“蒙面舉牌”的問題已是老生常談。此前,針對公司某基金經理管理的多只基金產品合計持有某個股比例占總股本5%以上卻未予公告的市場質疑,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就發布公告稱:“一貫堅持以合法經營為宗旨,重視基金信息披露工作,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特此澄清我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有一個可以比照的規定,即私募基金達到舉牌線后,需要公告相關情況。那么,公私募基金之間采用不一致的規定,是不是有失公允?另外,我們經常形容機構資金為市場的‘穩定器’,如果機構在個股上大進大出,卻能夠不用完成必要的信息披露,是否有違基金機構的行業定位?”深圳一家私募機構的總經理直言。
探索長遠發展之計
事實上,面對新問題也好、老問題也罷,公募基金行業尋求解決之道的努力一直在繼續。面對問題,公募基金行業并非無動于衷,更沒有聽任自流、亂中牟利。
同樣從“盲盒基金”的正本清源來說,公募基金在除了通過主動調倉換股使持倉滿足合同約定外,也有不少基金選擇變更基金名稱和投資范圍,使之適應基金經理一貫的投資風格。
例如,某教育股票基金,三季度調倉換股的同時,在季報中表示擬修改基金投資范圍。該基金此前因“華麗”跳過教育股大跌的“火坑”而為基民所熟知,但其漂移的基金風格也受到質疑。二季度,該基金僅有5.38%的資產配置在教育行業,重倉股集中在新能源等熱門行業個股上。不過,從三季度持倉來看,基金經理增加了教育行業配置,重倉股中新增四只傳媒教育股。對于這一系列操作的原因,基金經理在季報里作出詳細解釋,其中講到,由于基金業績基準“中證教育指數”于2020年因原指數成分公司受行業變化影響等原因,被中證指數公司取消調整,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發生了變化,需要調整相應的配置。因此,已向證監會遞交申請,變更基金名稱。8月26日,證監會已受理該申請。
無獨有偶,某長期因持倉風格與名稱不符受到爭議的頂流基金經理管理產品,應對風格漂移問題的解決之道,也是選擇召開持有人大會,變更基金名稱和投資范圍。
對此,平安證券在研報中評價,在業績驅使下的基金風格漂移,確實能帶來一定的收益,但對主動配置行業的投資者來說,不確定因素極大。對于管理人而言,也需要在遵守契約和投資業績上進行一定的取舍和反思。報告中還表示,對于管理人來說,亡羊補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對于未來成立的新基金,管理人應當在產品設計時做好更全面的考慮。與此同時,多位公募人士表示,近年來監管對于基金產品申報要求非常嚴格,基金公司在產品設計時,對投資范圍、投資標的、投資風格等需要嚴格界定,從源頭上避免出現基金未來出現風格漂移現象。
在“蒙面舉牌”的事情上,公募基金行業也已經自發行動起來。此前,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為了規避出現單一基金持有單只個股超過5%的情況,基金公司在交易系統層面就設計了更為嚴格的需求,一般而言,4%就是系統設置的警戒線并且要求基金經理上報后續操作情況。而如今,對同一基金經理大比例持股的情況,基金公司也已經設置了相應的規定。
“一般而言,‘雙十規定’(一只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過基金資產的10%;一個基金公司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所有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過該股票市值的10%)不會讓基金經理有機會突破,另外,對于單一基金經理超過5%比例的集中持股,考慮到合規和聲譽風險的影響,基金公司也會動態跟蹤這些情況,并且會要求基金經理做相應的控制,基金經理一般也理解公司的規定。”前述基金公司督察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公募基金行業發展之初,就以很高的要求約束自己。在發展壯大之時,更應該有不斷完善自我的決心和勇氣。”一家個人系基金公司的總經理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