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9 10:3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撰文/藍科技同樣是為河南災區捐款,同為運動品牌的鴻星爾克這次在“牌面上”贏了李寧。7月21日,面對河南暴雨災情,國產運動品牌鴻星爾克官方微博宣布,通過鄭州慈善總......
撰文/藍科技
同樣是為河南災區捐款,同為運動品牌的鴻星爾克這次在“牌面上”贏了李寧。
7月21日,面對河南暴雨災情,國產運動品牌鴻星爾克官方微博宣布,通過鄭州慈善總會、壹基金 緊急捐贈5000萬元物資馳援河南災區。這原本就是一個簡單的企業向災區捐錢捐物的新聞,但是,在網友們“感覺你都要倒閉了還捐了這么多”的心酸評論下,一下子將鴻星爾克送上了熱搜的榜首。
鴻星爾克火了,并且是一種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方式。
平心而論,作為國潮品牌,無論是知名度、國際影響力還是營收,鴻星爾克都與李寧有很大的距離。但我們為何認為同為河南災區捐款事件,這波操作鴻星爾克至少在“牌面上”贏了李寧?
一是鴻星爾克的捐助能喚起公眾的同理心,而李寧的捐助為前期的“漲價”負面情緒買單。
根據鴻星爾克一季度報表我們能夠發現,其凈利潤為負6000多萬,而2020年年報顯示器凈利潤負2.2億。就是這種“深陷泥潭”的企業,卻出手5000萬義無反顧捐給災區,公眾在心理層面,對鴻星爾克的好感明顯增加,而且賦予其有情懷、有擔當的企業。
反觀李寧,同樣是為河南災區捐款,引起市場的關注度顯然不能和鴻星爾克相比。
不是李寧不優秀,更不是知名度不高,而是今年4月初“新疆棉”事件,原本對李寧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結果卻因被網友質疑部分商品漲價收取消費者的“愛國稅”而受到輿論的指責。
所以同樣的捐款行為,鴻星爾克受到關注,公眾看到的是一個面臨虧損的企業仍然慷慨解囊,而公眾在前期受李寧“漲價”事件影響仍有負面情緒的余波。因此,大家更愿意此時找到一個同類的標桿企業對標李寧,一方面是在心理上對李寧的“懲罰”,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消費鴻星爾克回報其捐助行為。
二是鴻星爾克直播是近距離讓用戶了解真相而不是漲價,這與李寧的“漲價”傳聞形成強烈反差。
鴻星爾克的熱度延續到了直播間。7月22日晚間,鴻星爾克的淘寶直播間瞬間涌入了大量網友,有超過200萬人參與掃貨,上架一款便搶空一款。截至7月23日24點,第三方檢測數據顯示,鴻星爾克在各個平臺的直播間,36小時內賣出商品超過6700萬元。
鴻星爾克面對如此熱情的網友,在如今這個熱衷“玩劇本”、“拼銷量”、“搞營銷”的互聯網時代,并沒有瞅準時機讓大家使勁買,沒有漲價,而是不停的勸說大家要理性消費,不喜歡的不要買,而且不讓大家刷禮物,不搞饑餓營銷。甚至為了防止大家浪費錢,還將一個一直刷嘉年華的“大哥”踢出了直播間。
鴻星爾克無論實體店、網上旗艦店還是直播間內,都可以看到鴻星爾克的單品價格最貴的也就二三百元,商品均價依舊與以往一樣都在100元左右。
讓消費者了解鴻星爾克,讓消費者理性購買并且不漲價,這與李寧在網上漲價的傳聞形成強烈的反差。盡管李寧公司做過澄清,他們也不知道為什么漲價,但對民眾來說,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漲價,李寧漲價傷害了他們的感情。
不是李寧不能漲價,而是在“新疆棉”特殊時期,打著愛國旗號提價讓部分民眾不能接受。對比之下,鴻星爾克的做法更接地氣、更務實。這波操作,鴻星爾克贏了李寧,在于鴻星爾克贏得了人心。
(圖片來源:鴻星爾克官網微博)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