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08:44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李炳瑤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快報》注意到,長威科技股權轉讓頻繁且在較短時間內股價變化較大,而且該公司的關聯交易占比較高,關聯交易對業績支撐較大。...
《電鰻快報》文 / 李炳瑤
3月22日,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2021年第20次審議會議召開,審議結果顯示,長威信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威科技)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這是今年過會的第103家企業。
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長威科技是一家從事智慧城市建設的信息技術企業。該公司專注于政府治理、應急指揮、政務民生等領域開展業務,為各級黨政機關、金融、企業等客戶提供集行業應用開發、系統集成、運維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綜合信息技術服務。
《電鰻快報》注意到,長威科技股權轉讓頻繁且在較短時間內股價變化較大,而且該公司的關聯交易占比較高,關聯交易對業績支撐較大。
此外,近年來,長威科技的應收賬款余額居高不下,凈利潤現金含量低,增收不增利現象嚴重,目前該公司不得不舉債度日。
股權轉讓頻繁 業績增長靠關聯交易
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2019年5月,長威科技計劃增資,由5名新增股東以17.21元/股的價格,共計7778.92萬元,分別溢價認購新增股份452萬股。同年6月,長威科技再度增資,深創投和紅土智為以17.21元/股共計998.18萬元的價格,認購該公司新增58萬股股份。
然而,在深創投入股不足一年后,長威科技的股權估值反而縮水了。2020年4月,長威科技股東榮安投資三位合伙人,因個人財務安排,尋求轉讓長威科技股份,匯銀龍商和天壹同禧以15.67元/股的價格接手。這一轉讓價格,相比2019年的兩次增資價,縮水近9%,而在兩個月后,長威科技再現股權折價轉讓。
2020年6月,正德投資將其所持長威科技的股份,以每股13.93元的價格轉讓給深創投、紅土智為和匯鑫至誠3家機構,相比2019年的增資價格,此次轉讓價已縮水近20%。
值得注意的是,榮安投資與正德投資均為長威科技員工持股平臺,長威科技實際控制人林韶軍,更擔任正德投資執行事務合伙人。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林韶軍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為2483.75萬股股份,合計控制長威科技股份總數為2772萬股,占公司股份的48.28%,系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此外,在長威科技股東中,福建本土具有政府背景的企業較多。招股書顯示,截至發行前,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福建電子信息)持有該公司18.22%股份,是該公司第二大股東,僅次于實控人。
資料顯示,福建電子信息由福建省國資委100%持股,在長威科技過往業績中,扮演著突出角色。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長威科技持續向福建電子信息進行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為6446.94萬元、8624.15萬元、2536.07萬元和610.78萬元,占長威科技各期營收比重分別為19.85%、23.59%、6.6%以及3.1%。
事實上,與同行相比,長威科技的局限性或已顯現。招股書顯示,作為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易華錄、辰安科技、南威軟件、榕基軟件的規模均高于長威科技,長威科技在其間不僅營收墊底,資產規模也排在最后。
更令人擔心的是,長威科技的客戶集中于福建省本土,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來自福建省內的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93.22%、93.72%和85.08%,始終位居高位,而榕基軟件、南威軟件等均為長威科技在福建省內的競爭對手,2019年南威軟件在福建省內實現的收入達到9.53億元,接近長威科技的3倍。
應收賬款居高不下 凈利潤現金含量低
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長威科技2017年至2019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25億元、3.66億元和3.8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1.16%、12.55%和4.1%,凈利潤分別為0.31億元、0.42億元和0.51億元,均保持保持穩定增長。
事實上,凈利潤低曾是長威科技幾年前上市未果的一個原因,雖然目前該公司的凈利潤進步了許多,但經營活動現金流卻出了問題。從2017年2019年,長威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分別為0.4億元、-0.43億元和-0.09億元,與凈利潤增長的趨勢背道而馳。
凈利潤的現金含量不高,與該公司的應收賬款增長有關。2017年至2019年,長威科技的應收賬款分別為0.36億元、0.83億元和1.40億元,分別占同期營收的11.09%、22.84%和36.88%。每年不斷升高的應收賬款不僅使2018年與2019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大幅減少,且帶來的壞賬風險越來越大。
此外,長威科技在福建省內的業務收入出現了下降,業內人士擔心該公司的競爭力已出現下滑。從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來自福建省內的收入分別為3.03億元、3.43億元和3.24億元,分別占總營收93.22%、93.72%和85.08%。省外收入分別為0.22億元、0.23億元和0.57億元,2019年有較大的增長。雖然該公司在省外業務擴張明顯,但在全國范圍內公司的市場地位并沒有在福建省內高,發展會面臨較大困難。
增收不增利 舉債度日難
招股書顯示,黨政機關在長威科技的客戶群體中占據突出的地位。從2017年至2019年,長威科技分別實現營收3.25億元、3.66億元和3.81億元,其中黨政機關類項目收入分別為1.73億元、2.42億元以及2.91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3.18%、66.12%以及76.41%,對黨政機關的業務在長威科技的經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對黨政機關的業務給長威科技經營帶來了諸多問題。比如:長威科技招股書中寫道:“由于該公司客戶主要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為主,其回款受財政付款審批進度、撥款資金到位時間的影響,回款進度較慢。”
應收賬款回款較慢導致長威科技的經營性現金流明顯承壓,且波動較大。數據顯示,2017年,長威科技經營性現金流為4037.4萬元。2018年,該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驟降至-4302.2萬元;2019年長威科技經營性現金流缺口收窄至-932.6萬元,而在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又降至-5948.95萬元。
在凈利潤方面,2020年上半年,長威科技實現凈利潤僅539.9萬元,扣非凈利潤僅121.46萬元。
造血能力欠缺,長威科技不得不舉債度日。長威科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長威科技短期借款分別為4372.93萬元、5626.78萬元以及5760.3萬元;而在2020年上半年,長威科技的短期借款驟增至9995.26萬元,半年增幅超過70%。
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前,長威科技業績已出現變臉跡象。招股書顯示,該公司預計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4.83億元,同比增長26.9%;同期實現的歸母凈利潤為4851.31萬元,同比下滑5.05%;該公司實現扣非凈利潤4197.8萬元,同比下降7.94%。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