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0 09:30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陸慧婧 方麗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介紹,“雙創50”指數——中證科創創業50指數,是從科創板和創業板中選取市值較大的50只新興產業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反映上述板塊中代表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又一款重磅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上報。
證監會新基金申報信息顯示,昨日,10家基金公司上報了跟蹤中證科創創業50指數(“雙創50”)的ETF產品,未來投資者將可通過一只ETF同時布局創業板和科創板兩大市場。
10家基金公司
上報雙創ETF
據介紹,“雙創50”指數——中證科創創業50指數,是從科創板和創業板中選取市值較大的50只新興產業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反映上述板塊中代表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
去年科創50指數發布,引發基金公司激烈爭奪。此次“雙創50”發布同樣引起行業拼搶,10家基金公司獲準率先布局相關ETF。
中證科創創業50指數于5月10日發布。5月19日,華寶、南方、華夏、易方達、天弘、銀華、富國、招商、嘉實、國泰等10家基金公司上報中證科創創業50ETF基金。上述10只ETF,滬深交易所各5只。
10家基金公司同時布局一只指數,足以顯示行業對這一指數的重視程度。據了解,有較多基金公司希望布局“雙創”50ETF,但一些公司未能進入首批。
基金業內人士表示,“雙創50”兼顧創業板和科創板兩大市場,指數受市場關注非常高。
“如果說滬深300代表了兩市主板的龍頭公司,‘雙創50’則涵蓋了創業板及科創板兩個市場的龍頭品種,基金公司開發跟蹤這一指數產品的意愿強烈。”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稱。
“‘雙創50’是繼科創50指數之后,第二只包括科創板股票的指數。指數還在編制時,多家基金公司就表達出強烈興趣,希望可以開發相關指數基金。特別是一些去年沒有拿到科創50ETF批文的基金公司。從首批上報“雙創50”ETF的基金公司來看,都是在ETF業務處于第一梯隊的基金公司。”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說。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感慨,ETF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10家基金公司同時布局‘雙創50’,產品最終能夠做大的應該只是少數。去年首批4只科創50ETF,目前的產品規模差距非常大。”
掘金科技領域
根據中證指數公司公告顯示,中證“雙創50”指數是從科創板和創業板中選取市值較大的50只新興產業上市公司作為指數樣本,反映上述板塊代表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目前成份股中包括樂普醫療、億緯鋰能、愛爾眼科、同花順、智飛生物、匯川技術、華熙生物、中國通號、中微公司、傳音控股、金山辦公、石頭科技、寒武紀、中芯國際,等等。
據一位投資人士表示,對標納斯達克的科創板,因其突破性的上市規則,吸引了更多優秀的上市標的,也必然會吸引新的投資資金入場。當前,中國科技企業已具備了較好的發展基礎,尤其經過這幾年的高投入和優秀人才不斷回國,國產操作系統應用大幅提升。同時,國內科技企業生產的硬件軟件已有較好的應用需求,未來需求還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科技領域的投資價值較高。
“‘雙創50’指數更完整地代表了注冊制下的上市公司,兩市各有一些行業龍頭,寧德時代、中芯國際在同一個指數里體現。未來隨著更多大型科技公司和互聯網龍頭上市,這一指數的投資價值會更高。”一位業內人士分析。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雙創50”的成份股中,創業板上市公司占比要高于科創板。根據流通市值排序,創業板總體比科創板要大,畢竟創業板已運作了10年,一些公司已經成長起來。而科創板上市公司市值相對較小,因此“雙創50”指數目前來看還是創業板個股居多。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雙創50”指數與創業板相比,剔除了溫氏股份等非科技股,成長性更強。而與科創50指數相比,“雙創50”中的創業板上市公司更多,從生命周期角度分析,這些公司已處于發展穩定期,而科創板上市公司多數還處在發展早期,創業板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及利潤表現會比科創板上市公司更好一些,指數盈利也更為穩定。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