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 17:44 | 來源:和訊網新聞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科創板推出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人們競相追逐明星公司、大盤股。安集科技(688019.SH)發行價39.19元,上市當天每股報收196.01元,漲幅逾400%。...
從2019年6月開板到今天,科創板已經走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曾經懵懵懂懂、猶豫不決的投資者對這個新興版塊的各種規則基本了然于胸,玩法與操作風格不再是千篇一律地追炒新股而是在悄然分化,這意味著一場財富的盛宴正式開啟。
大盤股高處不勝寒,機構轉向中小盤股
在科創板推出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人們競相追逐明星公司、大盤股。安集科技(688019.SH)發行價39.19元,上市當天每股報收196.01元,漲幅逾400%。中國通號(688009.SH)首日漲幅一度達到160%觸發臨時停牌,市值達1299億元。就連因財務造假從美股退市的瀾起科技(688008.SH)到了科創板也被當成明星,IPO時暴漲273%,總市值突破千億元。
當我們對一個市場不太確定,瞄準明星股、大盤股是最安全的選擇,隨著科創板日趨成熟,唯“明星股、大盤股”論就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一方面,投資者對明星股、大盤股的一窩蜂式追捧,導致這些公司的股價嚴重畸高,嚴重偏離合理區間,高處不勝寒,如所謂的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盡管短期看不到盈利希望,首日還是狂漲358%,讓許多人直呼看不懂。股價越是紅火,越顯得投資者不夠用,科創板較高的門檻限制了許多小散股民的進入,導致明星股、大盤股的高高在上的股價缺乏更多的資金支撐。
另一方面,新市場本身的系統性風險已經完全排除,人們不再需要通過過分押注明星股、大盤股規避不確定性。在注冊制下,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快速膨脹,交易首日只有25只股票,現在已經翻了10倍以上,投資者的機會與選擇空前豐富,這也為人們做出多元化的決策提供了前提條件。
一年前的7月14日,安集科技曾創下489.67的天價,之后便震蕩下行,一年后的3月19日,該股只剩下199.66元,市值蒸發了近六成。類似的一幕同樣發生在中國通號、瀾起科技等科創板公司身上。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石頭科技(688169.SH)、容百科技(688005.SH)、杭可科技(688006.SH)或一路上揚,或前期表現一般而后期卻非常平穩,其中,石頭科技不斷創下新高,巔峰時股價達1240元,較發行價大漲366%,即便在3月19日仍處于993.37元的高位。
智者睹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大量機構投資者已經在騰籠換鳥,積極拋售大盤股、明星股轉戰其他版塊,而中小盤股因盤子比較小,操作起來方便,受到了他們的青睞,這對于致遠互聯等公司或許是一個重大利好。
年增速超20%,協同管理軟件第一股獲十大基金加持
作為協同管理軟件第一股,致遠互聯2019年10月底登陸資本市場,成為科創板開板后的第39家上市公司。當年底,在致遠互聯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只找到一只偏居四川之一隅的基金海之翼一期管理基金,且持股僅10.5萬股。到了去年第三季度末,致遠互聯十大流通股東已煥然一新,全是清一色的重量級機構投資者,如全國社保基金、易方達、博時、匯添富等,其中,易方達就占了五個席位。
春江水暖鴨先知,機構投資者向致遠互聯頻頻示好并非心血來潮。
2020年,在全球經濟遭遇新冠重創,很多行業損失慘重的背景下,致遠互聯保持了逆勢生長,根據業績快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63億元,同比增長9%,利潤總額1.23億元,同比增長12.6%。如果從單季角度觀察,我們還可以發現更多的東西。
去年第一季度,致遠互聯像絕大多數公司一樣因復產受阻表現一般,營收7074萬元,出現了15.3%的負增長,到了第二季度,該公司通過種種措施已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水平,實現營收1.81億元,同比增長8.4%,根據業績快報中的數據推算,第四季度則基本恢復本色,3.72億元營收同比增長了17%,環比增速更是達267%,較前三季度明顯加速。換句話說,若不是第一季度的拖累,致遠互聯去年的業績將非常靚麗。
事實上,此前的歷史記錄也表明致遠互聯的增長一直很強勁。從2016年到2019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由3.77億增長至7億,平均每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
這贏得多家券商的認可,天風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明確表示,“考慮公司在協同管理軟件行業龍頭地位、立足OA向HR模塊拓展帶來的廣闊市場空間、企業數字化轉型浪潮到來以及SaaS OA和SaaS HR的高行業景氣度,我們給予致遠互聯2022年53倍PE,公司2020/2021/2022年凈利潤預計為0.99/1.21/1.52億元,合理估值為80億,目標價104.94元,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這或許仍然低估了致遠互聯的野心。
在深耕協同管理軟件市場近20年,通過A6、A8、G6三大系列拳頭產品實現黨政機關、大中小企業全覆蓋并取得傳統部署模式市場占有率第一后,致遠互聯已經在悄悄發力,2020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率超過15%,研發投入金額同比增加30%以上,手握8.4億融資,讓該公司掌門人徐石將目光投向更廣闊星辰大海的底氣。
進軍更寬賽道,致遠互聯再造致遠互聯
近年來,在阿里的帶動下,中臺成了各大頭部互聯網公司的高頻詞,這種以人為中心,將全鏈路數據與業務鏈接在一起,同時解決企業內部與外部社會化資源,全渠道、多業態商業協同的方式運行起來更加合理、高效、智能化。遺憾的是,在“大中臺,小前臺,輕后臺”的風暴中,大量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被有意無意地遺忘了。
去年10月,致遠互聯在第十屆用戶大會上發布了協同運營平臺COP(Collaborative Operation Platform),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采用云原生、微服務、中臺化的架構,以高度的解耦和應用組裝能力構建起組織架構、業務定制、流程引擎BPM、連接集成、數據分析決策、移動協作六大核心運營能力,具有全入口、全組織、全移動、全流程、全數據、全連接六大特性,可以賦能企業運營云化,實現管理升級、IT治理架構升級以及人與組織的激活。最重要的是,致遠互聯COP讓無數客戶能夠根據需求自由地構筑自身的中臺。
對于致遠互聯來說,COP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此前,該公司是一個停留在A6、A8、G6的產品型公司,COP的誕生標志著致遠互聯變身企業及政府組織協同管理產品、平臺及解決方案和云服務的提供商,正在成為一個平臺型公司甚至生態型公司。
這給予了致遠互聯無限的想象空間。眾所周知,亞馬遜交易規模遠不如阿里,但其最高市值一度超過1.78萬億美元,相當于阿里的2-3倍,云計算居功至偉。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致遠互聯的三浪疊加戰略已經進入收官階段,效果已得到初步的展現,2020年,云服務、信創業務合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85%、550%以上。
去年,螞蟻集團離上市只差一腳時被緊急叫停,業內人士指責這個巨無霸金融屬性遠大于科技屬性,引起了人們對科創板泛化的警惕。今年3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表示,“暢通科技型企業國內上市融資渠道,增強科創板“硬科技”特色,提升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功能,鼓勵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更好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作用。”
這對于致遠互聯也是一個好消息。硬科技不僅體現在芯片等硬件上,也體現在軟件,二者均有望獲得更多的扶持。考慮到硬件投資通常時間較長,風險因素很多,固定資產投入不多的軟件開發商更適合普通投資者。
根據開源證券的預測,致遠互聯今后兩年營收增長率分別為35.7%、29.8%,2022年營收有望達到13.5億元,這相對于2020年的業績幾乎是再造了一個致遠互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