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 17:42 | 來源:消費日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3.5萬億元增加到31.3萬億元,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制造業的占比比重對世界制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
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3.5萬億元增加到31.3萬億元,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制造業的占比比重對世界制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
曙目的成績背后,作為核心要素的工業互聯網,成為各行各業干勁十足掘金之地。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企業快速響應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能和工作效率,釋放數據潛能優化運營,成為制造企業數智化轉型重要抓手和路徑。
但大潮之下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制造企業存在運營模式、生產工藝、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千差萬別,如何構建適合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二是工業互聯網是一個系統工程,前期投入大且回報周期較長,制造企業顧慮重重。
如何真正賦能制造企業低成本、高效率數智化轉型,深耕工業互聯網領域多年的華制智能找到訣竅。華制智能認為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數據+模型+服務,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傳統工業云平臺的軟件工具共享、業務系統集成基礎上,疊加了制造能力開放、知識經驗復用與第三方開發者集聚的功能。
華制智能基于差異化的平臺技術和底層路徑,采用基于微服務、事件驅動架構的全托管服務模式,將機理模型+數據驅動模型軟件化,通過華制智能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適用于制造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對制造企業業務進行梳理與重構,在業務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數據庫層面的抽象與建模,并提供開放的系統調用與接口集成、提供圖形界面的拖拽式應用等,從而實現用戶端快速組合應用。通過模塊組合、組態中間件的調用、后臺數據的動態綁定以及工作流設定等方式靈活實現基于各種業務所需的“工業App”開發。
這種微服務架構軟件驅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制造創新打開了大門。一是它打破了傳統軟件開發模式和邊界,豐富模塊化功能組件,通過拖拉拽搭積木式方式配置企業應用,短期上線快速交付,高效快捷,節省企業人力物力成本。二是可以簡化組織與制造進行交互的過程,通過可視化控件來實現業務和流程的高級定制,使產線適應性強,對客戶需求的響應速度更快,可控性更高。最終可以幫助企業真正實現端到端的快速集成。
隨著向數字化邁進的提速,我們已經看到了簡化代碼部署對制造企業的作用。華制智能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簡化代碼開發,拖拉拽積木式配置、可擴展性應用、緊密的分析及服務能夠幫助企業更好更準確的生產出客戶所需產品,且具有更高的彈性和更低的成本。
制造企業都面臨著協同生產、工藝優化、數據分析應用、智慧運營、智能決策等多重障礙。基于華制智能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將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融合,使生產和工藝與軟件的知識和適應性相結合,實現機器、物料、控制系統、信息系統、人之間的廣泛聯接,使設備管理、資產管理日益透明化,生產方式更加便捷和優化,制造運營逐漸精細化和智能化,商業資源趨向平臺化和協同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