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09:58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分析人士指出,大小非的鎖定期到期后,有減持計劃的機構投資者及財務投資者可能會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較大的減持壓力,本次科創板公司解禁規模相對較大,屆時部分個股的股價...
原標題:限售股解禁潮來襲 科創板公司成主力
□本報記者劉楊
隨著5、6月份解禁規模逐步走出谷底,7月A股市場限售股解禁規模再度迎來高峰期。據WIND統計,7月份共有135家公司,166.55億股限售股即將上市流通,解禁市值高達4785.31億元,居年內解禁市值第二位。其中,解禁市值在百億元以上的公司有11家,科創板公司為解禁主力。
分析人士指出,大小非的鎖定期到期后,有減持計劃的機構投資者及財務投資者可能會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較大的減持壓力,本次科創板公司解禁規模相對較大,屆時部分個股的股價短期內可能面臨一定波動。
解禁高峰再度來襲
根據WIND數據,以最新收盤價計算,7月份開始流通市值合計4785.31億元,僅次于1月份開始流通市值合計數的5510.12億元,高居年內解禁市值第二位。
其中,解禁市值超過百億元的有11只個股。具體來看,解禁市值最高的是中微公司,涉及1.94億股,解禁市值為450.04億元;排名第二的是大參林,涉及市值為397.67億元;排名第三的是瀾起科技,解禁市值為361.85億元。另外,紅塔證券、健友股份、虹軟科技、中際旭創、三只松鼠、旭升股份、中信建投、岱美股份8只個股解禁市值均超過百億元。
分周來看,7月份前3周限售股解禁壓力相對較小,第4周解禁壓力陡增,解禁市值為2630.91億元,占當月流通總市值的55%。
在7月份的第一周(6月29日至7月3日),共有69家公司有限售股解禁,解禁數量為60.40億股,對應解禁市值為809.49億元。其中,解禁市值排名首位的是浙商證券,其次為鵬鼎控股和廣州酒家。
根據公告,浙商證券6月29日將有21.25億股首發限售股解禁,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63.74%,是解禁前流通股本的1.76倍,約合解禁市值214.82億元。本次浙商證券的解禁規模較大,其解禁所涉及的股東為第一大股東浙江上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不過,截至目前,其大股東尚未提出減持計劃。
此外,鵬鼎控股的解禁市值也超過100億元,廣州酒家也有超過88億元市值限售股上市流通。
首批科創板公司集中解禁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份第四周(7月20日至7月24日),第一批科創板上市公司將迎來解禁潮。這一周,將有29家科創板公司迎來解禁,合計解禁市值為2630.91億元,占整個7月流通市值的55%。其規模超過6月份2287.86億元的解禁市值規模,也是年內第二大單周解禁規模。
其中,科創板的中微公司解禁市值居首位,達到450.04億元,該公司將于7月22日解禁,解禁數量為1.94億股;另外,瀾起科技的解禁市值為361.85億元,該公司同樣將于7月22日解禁。
申萬宏源分析指出,首批科創板企業解禁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較高的行業為有色金屬、電子、化工和計算機等,這些行業解禁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例高于200%。該機構指出,目前科創板解禁壓力主要來源是創投基金,其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占比達58%,是本次解禁的主要壓力來源。緊隨其后的是投資公司和個人,占比分別達到13%和12%,而外資、法人等其他類型解禁股份持有者占比相對較小。
粵開證券則分析認為,7月份科創板將迎來一年期的解禁,本次解禁規模相對較大,且其主要解禁人員為核心技術人員、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等,減持意愿或相對較強,屆時部分個股的股價短期內可能面臨一定波動。但從長期來看,科技股景氣度向好的趨勢未變,仍處于上行周期。科創板基金的發行有望為后續科創板在資金層面給予支持,回調對于相關基金也是介入優質資產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解禁市值最高的行業是生物醫藥業,根據WIND數據,該行業當月的解禁市值高達912.49億元,排名第一;機械設備行業和電子行業7月份的解禁市值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位,解禁市值均超過800億元。分析人士指出,解禁帶來的減持壓力更有可能集中在部分個股上,如股權質押比例高、現金流差的公司股東有減持壓力,值得投資者給予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