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4 09:28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韓宋輝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這不是單個公司的個性難題,而是保險業的共性困局。據他觀察,包括他所在險企在內,保險公司做的第一項調整便是,暫緩消費者關注度較低的常規保險的推動,加速開發疫情相關...
歷史經驗表明,疫情會提升民眾的風險保障意識,疫情過后,人們的風險保障需求會激增。在疫情防控的同時,各保險公司正在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開發方案、營銷策略,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以抓住疫情結束后的市場機遇,來對沖疫情帶來的影響。
上證報近日在業內調研中了解到,當前,許多保險公司都在結合自身情況,積極調整產品方案和展業方式,試圖盡快摸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把握未來的彎道超車機會。“一方面通過贈送疫情相關保險的方式,回饋老客戶,吸引新客戶;另一方面開發新產品,摸索消費者需求痛點。”一位險企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當下,正值保險業一年一度“開門紅”之際,疫情帶來的線下展業受限,讓保險公司不得不大幅壓縮一季度任務目標。“據我了解,行業里很多公司都調低了一季度的任務目標。”一家財險公司車商渠道省級負責人透露,他負責的車商渠道,一季度任務目標下調了一半,但是仍然很難實現。
這不是單個公司的個性難題,而是保險業的共性困局。據他觀察,包括他所在險企在內,保險公司做的第一項調整便是,暫緩消費者關注度較低的常規保險的推動,加速開發疫情相關產品,作為主推產品。
“無論財險還是壽險,大家都一致選擇了推疫情類產品。”上述負責人坦言,這類產品保障期限普遍在兩三個月,保費十幾元錢,無法幫公司迅速積累保費,但是可以積累客戶。據他了解,有的公司通過贈送和銷售相關產品,短短半個月就積累了幾十萬新客戶。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加大健康類產品的開發力度,儲備好產品,以把握疫情過后釋放出的健康保障需求。”一家壽險公司省級分公司負責人補充道,普通型人身險新規近期出臺,各人身險公司需要調整新產品報備方案,以滿足新規要求。
前端展業受限,意味著險企現金流入受限。但是,保險公司的后端賠付、給付卻不能延后。“保險公司此時更應該重視風險控制,尤其是監測好現金流,提前準備好流動資金,及時完成客戶理賠。”一位受訪專家表示。
上述專家分析稱,經過持續幾年的保險保障轉型,目前行業內理財型產品不高,集中到期給付的壓力不大,行業整體流動性沒問題。相較之下,大公司現金流更充裕,中小公司更應做好現金流監測與管理。
根據北京保研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汪波濤提供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疫情發生以來,有16家中小保險公司累計完成理賠300余萬元。從各家險企提供的理賠案例來看,疫情防控期間,各家公司普遍提高了理賠時效,往往報案當天就劃撥了理賠款項,有的公司甚至1小時內完成了理賠款劃撥。
“此外,險企還應該留意擴展責任帶來的賠付壓力。”資深保險業觀察人士補充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