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 03:31 | 來源:中國經營網 | 作者:郭陽琛 劉頌輝 | [房地產]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市場遇冷,也讓“商改住”“偷面積”等違規現象開始“抬頭”。有多名業主向記者反映,購買的象嶼兩岸貿易中心的精裝修“公寓”房屋性質變成“辦公”,400多名業主要求退房或賠償。
2019年9月以來,昆山新房房價開始下滑,房價的不景氣也讓樓市逐漸“降溫”。相關數據顯示,12月,昆山新房均價為19258元/平方米,已連續5個月下跌,較年初相比下滑了296元/平方米。
連日來,《中國經營報》記者走訪了睿怡庭、瑧望花園、夢悅佳苑等項目,發現整體人氣較差,部分項目周末都無人問津,去化率甚至不到兩成。
市場遇冷,也讓“商改住”“偷面積”等違規現象開始“抬頭”。有多名業主向記者反映,購買的象嶼兩岸貿易中心的精裝修“公寓”房屋性質變成“辦公”,400多名業主要求退房或賠償。業主代表還先后到昆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昆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等部門反映情況。
對此,昆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回函稱,市監局決定受理上述購房糾紛。“經調查后,將在60日內作出處理意見,并出具答復意見書。”昆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也表示:“將于2020年1月18日前辦結并出具書面答復。”
去化率僅兩三成
23歲的余楠(化名)是昆山本地人,在小學當語文老師。從2019年國慶假期開始,她和父母看了昆山市玉山鎮城區和周邊的四五個項目,打算提前“儲備”一套婚房。
余楠對位于周市鎮的睿怡庭最為滿意,但離主城區較為偏遠,這讓她和家人打起了“退堂鼓”。“2019年下半年以來昆山樓市不溫不火,二手房價格也開始往下跌,打算再觀望觀望。”她說。
購房者對昆山樓市的消極反應,也得到數據上的印證。昆山房產網統計數據顯示,11月昆山新房成交量為2013套,環比下降18.3%,同比下降35.1%,創近四年新低。
12月14日下午,盡管處于周末,位于玉山鎮城中的瑧望花園,碩大的售樓處卻沒有顧客。
置業顧問告訴記者,該項目在11月23日剛剛加推約180套精裝修房源,戶型為110平方米、125平方米、140平方米,單價約2.2萬元/平方米,將于2021年10月交付。“剛開盤時人很多,現在僅剩80多套了。”
而記者在昆山市房產交易中心查詢到,截至2019年12月30日,瑧望花園批準銷售套數530套,已售套數僅為265套。而剛剛加推的3幢、11幢,批準銷售套數分別為66套、110套,分別只售出16套和43套,去化率僅約為33.5%。
位于周市鎮新鎮的睿怡庭則較有人氣,兩層的售樓處共有六七組顧客在同時看房,大部分銷售人員都顯得較為繁忙,但去化也不盡如人意。
“項目的裝修品質在昆山是數一數二的,加之現在昆山新房樓盤很少,因此人氣一直不低。”置業顧問表示,該項目共524戶,在11月初全部開盤,戶型面積120~150平方米,均價為2.32萬元/平方米。“目前還剩一兩百套,可供選擇的范圍較大,我們打算春節前清盤。”
事實卻不像上述銷售人員描繪的那么美好。昆山市房地產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0日,該項目524套房源僅售出96套,去化才不到兩成。
供應量方面,昆山樓市也不盡如人意。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2月,昆山市預計僅有夢悅佳苑、上灣璟園等6個項目入市,與11月20個項目齊開盤的火爆場景相差甚遠。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整個環滬樓市熱點區域開始增多,例如太倉、嘉善等分流了一部分需求。同時,昆山房價整體也偏高,還受到蘇州市場的限購,這些都會導致樓市遇冷。“昆山年末沖刺的形式也與其他地區類似,12月的主導方向就是去庫存。”
“公寓”變身“辦公”
2019年11月底,本是象嶼兩岸貿易中心8號樓的交付期,卻讓滿懷期待的599戶業主“涼透了心”。
“高端住宅”“精裝酒店式服務公寓”……兩年前,因為限購政策,現年45歲的李麗(化名)被象嶼兩岸貿易中心的廣告所吸引,以1.4萬元/平方米的價格購買了一套60余平方米的“公寓”。
李麗告訴記者,此次“出事”的8號樓是在2017和2018年兩年集中售出的,價格在1.4萬~2萬元/平方米之間。“當時銷售宣稱40年產權的酒店式公寓,但交付時我們才發現房屋性質是辦公,當時辦公房價僅7000元/平方米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購房合同也疑似存在不規范現象。“例如開發商強調合同第三頁標注了房屋性質為辦公,但那時候這部分都是空白的,此外合同上很多地方都沒有騎縫章。”李麗說。
“現在出了問題,開發商肯定有一定的責任,至少在賣房時就應該向業主說明其中的利害關系,而不是含糊其辭。”當時負責銷售的昆山北區房中介金鑫告訴記者,該項目為上海天策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負責營銷,當時對他們明確表示房屋為“商住兩用,以樣板房為標準精裝交付”。
2019年12月9日,記者現場走訪該項目21層某間精裝修“公寓”,發現整體裝修較為簡單,墻面有些凹凸不平,廁所淋浴間甚至沒有安裝玻璃,而每層的公廁更是雜亂不堪。
“裝修質量太差,和樣板間相比天壤之別。”李麗表示,一是廚房失去了“功效”,不僅沒有插座,樣板間原先放置油煙機的位置還改成了木板,因為沒有煙道,油煙還會觸發消防警報,“而在購房合同明確注明了廚房的存在”;二是每層“憑空”多出了兩個雜亂的公廁,但最初購房時看到的規劃圖并未標注;三是房屋面積“縮水”較多,“我們親自測量過一套30多平方米的現房,房屋面積僅僅20多平方米”。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3、4號樓交付后,也曾出現用電無法落戶的“怪事”,但已協商解決,并未出現上述8號樓的問題。目前,大部分業主都認為“房子無法住人”,“退房群”人數已超過400人。
更讓李麗感到不悅和心寒的是開發商的處理方式。“既然你們認為是辦公樓,那就別住人了,煙道不可能安裝。”開發商向李麗和其他業主表示,廚房煙道不可能安裝,此前答應安裝的內循環系統也無法實現。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致電開發商森隆地產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事情我們有專門的小組在處理,其余事項我不清楚。”
違規亂象
早在2017年11月,昆山市住建局就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類房地產項目管理的通知》。
該通知稱,新報規商業辦公類項目,最小分割單元的套內建筑面積不得低于150平方米;不得設計成單元式辦公、公寓式辦公等“類住宅”建筑;應按層集中設置公共衛生間和茶水間,不得設置居住空間、廚房、凸窗以及獨立陽臺等。
業內人士分析稱,象嶼兩岸貿易中心這種幾十平方米的“公寓”肯定是違反上述規定的。“可能賣房時規定還沒出,后續為了迎合規定,該項目額外每層添加了公廁,廚房等設施也未按照對業主的宣傳建造、裝修。”
2019年7月,蘇州市再次加碼樓市調控,要求包括昆山在內的蘇州市全部區域需要“三年內連續不間斷繳滿2年社保”才能獲得購房資格。
自此,記者在2019年下半年多次走訪昆山樓市,發現玉山鎮、花橋鎮等地的多個項目,存在違規利用人才政策獲取購房資格的現象,也衍生出代辦“人才購房”“人才落戶”的灰色產業鏈。
此外,面對較為慘淡的去化,不少項目以“偷面積”的形式吸引顧客。
“所謂‘1’指的是北面陽臺內的墻壁可以敲掉,和儲藏室連起來能得到一個8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因為陽臺只算一半面積,所以很劃算。”在瑧望花園125平方米的樣板間,置業顧問特意推薦了這款“3+1”的戶型。記者發現,該項目140平方米戶型也是相似的“套路”,置業顧問坦承“這樣設計是為了吸引顧客”。
“偷面積”現象在花橋鎮更為明顯。記者走訪發現,祥瑞香逸鉑悅、嘉寶夢之悅、象嶼都城等項目均宣稱“設備平臺可改造為房間”等。例如,在祥瑞香逸鉑悅,80多平方米的小戶型,得房率75%左右,卻能做到“三室兩廳”。
嚴躍進表示,市場遇冷,“商改住”“偷面積”等現象自然會增多,這些都是違法違規的,也具有很多風險。“現在許多購房者參與維權,往往也是開發商的違規承諾難以實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