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8 08:17 | 來源:科創板日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這一進程中,科創板的審核時限大大縮短,刷新了申報企業IPO上會速度。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統計,這100家審議企業,從受理到上會平均歷時135天,3個月內即上會的企業達到了28家;其中最快的是杭可科技,只用了59天。
?????
?
???原標題:科創板發審動態:審核企業“滿百” 石頭科技等四企業下周“趕考”
????????來源:科創板日報
????????《科創板日報》(深圳,記者 莫磬箻)訊,本周,科創板審核企業正式“滿百”,5家企業過會。下周將有四考生百奧泰、石頭科技、成都先導、華峰測控赴上市委會議“趕考”。
????????本周審核企業“滿百”
????????本周,科創板審核企業正好“滿百”。
????????11月14日,科創板上市委召開了第46次審議會議,和博拉網絡的發行上市申請,此二者分別是科創板上市委審核的第99家和第100家企業。
????????至此,自今年6月5日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首次召開,科創板審核的企業數量恰好滿百。
????????在這一進程中,科創板的審核時限大大縮短,刷新了申報企業IPO上會速度。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統計,這100家審議企業,從受理到上會平均歷時135天,3個月內即上會的企業達到了28家;其中最快的是杭可科技,只用了59天。
????????背后是上市委會議的緊湊安排。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統計,今年6月科創板企業開始上會以來,首月上會的數量最高達31家,創下了單周12家上會的記錄;7月開板,當月上會10家;8月由于財政數據更新,上會較少僅4家;9月審核速度恢復,共上會17家企業;10月全面加速,共審議了28家企業,單周最多審核8家;11月,截至目前已安排了7次上市委會議,公告審議12家企業,其中本周5家過會。
????????一周3例“終止”審核
????????值得指出的是,本周密集出現了3例“終止”審核;從嚴審核并未放松。
????????其中先臨三維和賽倫生物為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材料,而博拉網絡是繼國科環宇、泰坦科技之后出現的第三例科創板上市委否決。
????????上市委審議認為:博拉網絡業務模式和業務實質、核心技術及技術先進性以及核心技術在主營業務中的應用情況披露不充分、不準確、不一致,決定對其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予以終止審核。
????????換言之,博拉網絡的科創成色不足。
????????“硬科技”是當前科創板行業定位的典型特征和審核要點。
????????前海開元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監管層對科學板的審核,主要是看這個企業有沒有科創屬性,是不是符合國家6大戰略發展方向,公司有沒有發展潛力,有沒有技術門檻,這是監管層比較關注的地方。”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也表示,“從審核反饋的問題來看,企業怎樣證明技術是先進的,專利是完整的,具有領先性,也就是你到底是不是科技型企業,這個是監管比較關注的,這也關系到了企業的成長性。”
????????上交所副總經理盧文道此前公開表示,關于科創板定位的把握是科創板建設中十分重要的問題,相關要求也十分明確。科創板審核啟動以來,交易所一直注重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所確立的科創屬性評價機制,把握好科創板定位。
????????盧文道稱,“主要做法是,督促發行人就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進行合理評估,要求保薦機構進行核查把關,也可以根據需要向專家咨詢委員會咨詢;在此基礎上,交易所對企業的技術水平、先進性程度、研發投入等情況,加大問詢力度,要求發行人充分披露清楚;對明顯不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不同意其發行上市申請。”
????????盧文道介紹,從實踐情況看,目前科創板和試點注冊制配套制度確立的科創屬性評價判斷機制,總體上是有效的。科創板已經支持了一批符合科創定位的企業上市,支持科技創新的效果初步顯現。也有幾家明顯不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終止了發行上市審核。
????????對于科創板的審核,上交所副總經理盧文道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堅守科創板定位,在審核環節進一步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
????????下周四企業“趕考”
????????本周證監會新發了一張科創板通行證:卓易科技;科創板上市委審核通過了5家企業:賽特新材、羅克佳華、硅產業、國盾量子和創鑫激光。
????????下周,科創板上市委將在11月20日、22日,分別召開第47次、48次審議會議,審議百奧泰、石頭科技、成都先導、華峰測控等4家企業的發行上市申請。
????????其中,百奧泰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研發為核心的創新型生物制藥企業,用于治療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
????????作為一家創新藥研發企業,百奧泰的多個新藥項目目前仍處于研發階段,尚無任何藥品銷售,因此公司2016-2018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均為0元,三年虧損15億元,曾備受市場爭議。
????????石頭科技于2014年7月成立,公司主營業務為智能清潔機器人等智能硬件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小米定制品牌“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以及自有品牌“石頭智能掃地機器人”和“小瓦智能掃地機器人”。其與小米的關聯交易風險、掃地機器人行業下滑現狀一度備受市場關注。
????????成都先導成立于2012年,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藥物研發技術轉讓,曾被質疑存在凈利較大比例來自政府補助,控股股東、實控人存在未決訴訟案件等問題。
????????華峰測控號稱國內最大的半導體測試機供應商,其自主研發的產品實現了模擬及混合信號類集成電路自動化測試系統的進口替代。公司曾陷入知識產權糾紛、大客戶近年來盈利下滑等問題也備受市場關注。
????????此四者后續的“趕考”情況如何,《科創板日報》將進一步關注。
????????責任編輯:王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