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0 12:45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買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被權威認證的基金經理李曉星,到底有什么特長?
6月20日,由中國基金報獨家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基金業“英華獎”評選隆重揭曉。憑借科學的投資理念、優秀的投研能力、靚麗的長期業績,銀華基金經理李曉星榮獲“三年期股票投資最佳基金經理”。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基金業英華獎是中國基金報開行業之先河,獨家推出的面向公募基金經理、私募投資經理和券商資管投資主辦的評獎活動,該獎項以考察區間的長期性和完全客觀量化而著稱,在資產管理行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買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被權威認證的基金經理李曉星,到底有什么特長?
從2015年6月12日到現在,股災已經過去了整整4年。這四年間滬指震蕩波動、行情復雜多變,對于以中小市值股為土壤的銀華中小盤基金而言,大環境并不優渥,甚至非常艱難。但據Wind數據統計,自2015年6月12日至2019年6月12日,銀華中小盤基金相對于上證綜指、創業板指的超額收益分別為43%、61%。
持續堅持科學的投資理念,把握行業景氣度進行趨勢投資,
為何能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取得超額收益?銀華中小盤基金經理李曉星認為最核心的原因是:。通過這樣的堅持,銀華中小盤基金在股災后的不同年份都抓住了股市的結構性投資機會。2015年,抓住了新興行業的投資機會;2016年,抓住了中小市值的投資機會,;2017年-2019年抓住了消費行業的投資機會。
李曉星始終堅信“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就是絕對收益”,專注做超額收益,期間雖然跟隨大盤、波動較大,但是拉長時間看,盡管期間指數并沒有上漲,但他掌舵的基金產品可以給持有人創造不錯的絕對收益。
經歷了股災和4年市場震蕩的磨練,李曉星如今有了新的投資感悟,對于“如何堅持獨立判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說,“基金管理需要深入的基本面研究,不能人云亦云,要有建立在扎實研究基礎上的獨立判斷。人多的地方是危險的,人少的地方是孤獨的,但選擇孤獨的地方需要強大的內心。”
在管理組合的時候,李曉星認為要“時刻銘記我們的職責是持有人收益最大化,不能有太多的執念和感情”。當標的性價比下降或者基本面出現不好的趨勢時,需要選擇性價比更好的標的或者基本面處于上行趨勢中的標的進行替代。每一筆投資都是需要承擔風險的,但是所承擔的風險必須要有超額的利潤作為補償。
此外,投資者往往希望能夠很清晰地判斷牛熊,但在李曉星看來,牛熊都是后驗的。“年初感覺是牛市,結果往往是熊市;年初感覺是熊市,結果往往是牛市。如果基金經理有了提前判斷牛熊的本領,工作也就簡單了,只是可惜,好像99.9999%的人都沒有這個能力。”李曉星認為,取得好的業績回報,不在于判斷牛熊的能力,而是要實實在在付出努力的汗水。一直以來,李曉星對自己要求嚴格,即便是周六、周日也會到公司工作8小時以上。
當管理規模大了以后,在構建以行業專家為主的基金經理團隊方面,李曉星也有自己的經驗,“我們并不需要一個各方面都是60分的基金經理,而需要在某個方面有90分的基金經理。如果在各個方向都有90分的基金經理,那團隊可稱之為90分的團隊。目前我們在新興、消費、金融等方面都有非常資深的基金經理,所以當市場出現不同風格的時候,都不會感覺到慌張。”
2019年市場經過一輪強勁反彈后進入回調震蕩,對于未來的管理操作,李曉星表示,“我們并沒有判斷大盤的能力,但是有做出持續超額收益的能力。只要堅持下去,相信是可以給投資者帶來長期的絕對收益的,盡管短期可能會有波動。”之后銀華中小盤基金會維持一貫的風格,保持配置均衡,在消費、新興、金融等領域持續挖掘超額收益的機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