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5 11:39 | 來源:覽富財經 | 作者:斷舍離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東旭藍天于2018年全面進入生態環保行業,深耕綠色產業。公司積極布局生態綜合治理、水環境修復及運營、土壤及礦山修復、固廢危廢處理等領域
4月30日,東旭藍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東旭藍天 證券代碼:000040)公布了2018年度報告:2018年度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86.76億元,同比增長6.7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18億元,同比增長105.43%。報告期內,公司深耕綠色產業,業務發展持續突破,凈利潤同比大增,再次給投資者遞交了一份靚麗的答卷。
覽富財經資料顯示,東旭藍天主營光伏電站投資、建設、運營、以及環保和物業管理等業務,是國內領先的環保新能源綜合服務商。
2017年12月,東旭藍天進行了一次戰略調整,剝離了傳統房地產業務,專注于光伏新能源和生態環保業務,并配套打造綜合化業務服務平臺,提供生態環境治理、以及多種清潔能源發配售一體化智慧能源運營服務等一攬子綠色發展解決方案。
在環保和新能源雙主業驅動下,東旭藍天近年來業績持續突破,屢創新高,彰顯了公司優異的成長性。
環保產業持續突破
覽富財經了解到,東旭藍天于 2018 年全面進入生態環保行業,深耕綠色產業。公司積極布局生態綜合治理、水環境修復及運營、土壤及礦山修復、固廢危廢處理等領域。
截至2018年末,公司生態環保類在手訂單項目包括:邢臺園博園樣板段、鹽亭縣鄉鎮水環境治理、梓潼污水處理、霍州汾河流域生態治理等環保項目。此外,公司在贛西地區重點布局的危廢處置中心及工業廢渣資源化清潔生產示范項目推進順利,項目建設后年處理規模約14.6萬噸,將有效緩解贛西地區危廢安全處置的壓力,為公司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并為公司生態環保業務協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環保業務的強勢突破也很好得反應在東旭藍天的2018年度報告中。報告期內,公司生態環保業務貢獻營業收入達31.17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35.92%,相比去年大幅增加287.96%。
目前,公司已取得生態環保領域專利共計45項,十余項專利授權中。為推進生態環保行業產學研一體化,2018年10月,公司全資子公司-東旭鴻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共建環境修復實驗室,將共同研發環境修復技術,并致力于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基于助力綠色中國的生態環保業務進展顯著,公司喜獲“2018年度可持續發展貢獻獎”、“2018年度上市公司環境貢獻”等業界獎項。
新能源業務蓄勢待發
除了環保業務強勢突破之外,東旭藍天在新能源業務方面也同樣碩果累累。
報告期內,公司自主開發投資的各類光伏電站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持續提升,全年發電量10.89億度。基于公司精細化的電站運維管理能力,公司對外承接光伏電站代運維項目435MW,遍布全國14個省。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并網電站規模已超1GW,位居2018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第181位。獲評“2018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2018中國新能源產業最具成長性上市公司”等獎項。
除光伏外,公司積極布局風電項目,報告期內,公司承接的內蒙古阿拉善100MW風電項目順利并網,取得了公司在風電工程建設方面的重大突破;公司自主開發的張北100MW平價風電項目,被列為國家首批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4月9日,東旭藍天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將定增募資48.5億元資金用于江西永新、湖北廣水、湖南衡東等11個地區的光伏項目建設。
此次定增過將進一步擴大公司新能源電站業務規模,為公司環保新能源綜合服務業務注入強心劑。此外,對新能源電站的快速布局與公司拓展的生態環保產業形成優勢互補,進一步增強綜合競爭力。
業內人士分析,東旭藍天在環保和新能源產業的布局已基本成形,產業集群效應正逐步顯現。在國內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新能源產業走好的大背景下,公司產業的協同性,聯動性優勢將更加明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