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 11:16 | 來源:未知 | 作者:龐華瑋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春節至今14個交易日,159只股票型ETF出現100億份額凈贖回,其中創業板類ETF遭遇最大沖擊。不過,在ETF遭集中贖回之際,證券ETF卻大受資金追捧。
159只ETF遭百億凈贖回 撤退資金轉戰何處?春節前倉位集中于ETF的某深圳私募公司,最近從ETF退出來了。
2月28日,其董事長楚平(化名)表示,公司資金已退出ETF,“短期內我們的ETF基本上都退出來了,這個位置市場可能將面臨一次比較明顯的調整。現在市場投資預期收益率都不是特別高,有10%-15%的收益就不錯了。春節后ETF從低位上來收益接近20%了,所以我們選擇撤出來。”
楚平的選擇或并非個例。春節之后,一邊是A股有大量資金涌入;一邊則是ETF資金大量離場。2018年市場最火的ETF,如今規模持續下跌。
Wind統計顯示,春節至今14個交易日,159只股票型ETF出現100億份額凈贖回,其中創業板類ETF遭遇最大沖擊。不過,在ETF遭集中贖回之際,證券ETF卻大受資金追捧。
獲利了結轉戰成長股
“春節前我們一直在加倉,節前加倉至四成倉位,持股分為兩部分:持倉70%是上證50ETF,剩下30%是小票,主要配置在5G上。”楚平說。
2018年四季度以后,該私募公司的產品就逐漸轉向配置ETF。對此,楚平解釋,主要原因是他們判斷當時A股處于底部區域,未來整體市場將以向上為主,而當時個股不斷爆雷,在個股很難把握的情況下,公司選擇主要操作ETF。
“ETF的投資規律基本上就是擇時,很多人認為行情要來,但抓不住個股的時候,先配一些ETF,所以2018年A股行情不好時ETF交投始終相對比較活躍。”楚平說。
但春節后A股出現了一波吃飯行情。
在A股大漲后,2月28日,楚平選擇從ETF撤出來資金,改為投資前期估值較低的成長股。
事實上,春節后資金大量撤出ETF并非個別現象。2月28日,廣州一家私募基金總經理也告訴記者:“我們在昨天的交易中,減持了一些指數基金,包括50ETF和300ETF等等,留出一些現金,等之前看好的、漲幅大的公司回調一些再買入。”
Wind統計顯示,截至2月28日,市場上有159只股票型ETF屬于被動指數型基金,春節后以來的14個交易日,81只基金份額出現凈贖回,除去9只無數據的股票型ETF外,凈贖回基金數量占比54%。其中,股票型ETF流出119.92億份額,流入22.26億。兩者合計,節后ETF有近100億份額凈流出,達到97.66億。
其中,凈贖回量最大的是創業板的ETF。其中,華安創業板50ETF凈贖回42.27億份,居于凈贖回榜首位;第二名是創業板的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凈贖回13.56億份。緊隨其后是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華夏滬深300ETF,分別撤走10.70億份、5.50億份、4.62億份。
有業內人士認為,去年市場下跌時,一些資金左側建倉,創業板ETF規模大幅增長,但近期創業板大漲,許多投資創業板ETF的資金獲得了比較大的回報,有部分資金獲利了結。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黃曦漪表示,去年各類指數估值都到了歷史極低位置,配置ETF的性價比凸顯,今年以來在情緒修復、風險偏好提升的環境下市場迅速反彈,因此也會有機構及時獲利了結。從估值看指數目前估值仍然偏低,但超漲過后性價比已經不如過去顯著,短期存在一定的回調可能。
證券ETF受捧
不過,當大量ETF被贖回之際,證券ETF卻獲得了許多資金青睞。
春節后至今,在凈申購榜單上,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華寶中證全指證券ETF分別以4.16億份、3.87億份的凈申購量,排第一、二位。緊隨其后的是國泰中證軍工ETF、華寶中證銀行ETF、廣發中證全指信息技術ETF,分別獲得2.52億份、2.26億份、1.28億份的凈申贖。
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2月28日,春節后有48只股票型ETF出現凈申贖,占比32%。它們總申贖份額為22.26億份。市場上受青睞的包括券商、軍工、銀行、醫藥、信息技術等行業ETF基金。
對此,楊德龍表示:“券商、軍工等行業的ETF有較大幅度的流入,它們也是近期比較強勢的板塊。現在投資這類ETF是一個時機。”
以最具代表性的2月25日(周一)為例,當天A股成交突破萬億元,A股上一次成交量破萬億的時間是在2015年11月27日,當天券商股集體爆發,券商指數逼近漲停,板內個股上演漲停潮。
那么,究竟是誰在買入ETF?
2月28日,一位基金業人士表示:“我們從公募和保險拿到的數據看,截至上周依然是低配股票的狀態,尤其是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倉位依然非常低。周一大幅上漲最大的可能是機構投資者在被逼空后補倉的體現。”
“根據市場反饋的聲音看,周一確實很多保險公司由于之前的權益類倉位過低,周一大額申購了ETF基金。” 廣州一位私募基金公司總經理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