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 11:12 | 來源:未知 | 作者:蔣琰 郭璐慶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科創板鎖定3年和CDR鎖定3年還不太一樣,鎖定三年主要是出于’打新’的目的,倉位不可能太高,風險總體可控
科創板未至公募先行,封閉3年賺錢幾率有多大?簡介:科創板鎖定3年和CDR鎖定3年還不太一樣,鎖定三年主要是出于’打新’的目的,倉位不可能太高,風險總體可控。
科創板腳步漸行漸近,公募基金已先發制人。
2月27日晚,證監會網站顯示新增多家基金公司上報科創板基金產品,分別是招商、易方達、鵬華、廣發、富國和華安基金的科創板三年封閉運作基金。
“科創板鎖定3年和CDR鎖定3年還不太一樣,鎖定3年主要是出于’打新’的目的,倉位不可能太高,風險總體可控。”對此,華南某公募基金高管表示。
融通基金創業板指數基金經理蔡志偉也提出,未來科創板或會有相關的指數基金發布以降低系統性風險。
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發稿共有12家基金公司上報了21只科創板基金,公募基金在科創板布局方面加速度前進。
科創板基金銜枚疾進
加上2月下旬開始提交材料的多只產品材料,科創板基金申報數量已經達到21只,數量最多的萬家基金已經報了4只產品。
具體來看,大部分為開放式基金,另有6只為封閉式基金。除了萬家上報了4只外,華夏、富國、易方達、招商、鵬華和廣發均各上報2只。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科創板基金的申報還在加速,“現在基金公司都可以報科創板基金了,不再排他”,深圳某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不僅如此,科創板基金的審批也在快速進行。記者注意到,2月22日首批上報的6只基金進展已在28日變更為“受理通知”,稍晚上報的15只基金目前正處于“接收材料”階段。
2月27日已提交科創板基金材料的某公募基金產品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籌備科創板基金始于科創板概念剛提出不久,當時就在考慮這個概念能做什么產品。
“科創板基金能參與戰略配售,而且科創板也是新概念,整個板塊機制上與現有A股板塊不同,對散戶來說通過基金參與科創板的風險也比較小。”該人士認為科創板基金具有一定優勢。
2月27日下午,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了科創板的重要性,表示科創板主要在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制度創新,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突破。科創板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增加“板”,它的核心在于制度創新、在于改革,同時又進一步支持科創。
盡管何時開板尚未“官宣”,但科創板的籌備工作已經馬不停蹄。1月30日上交所發布的科創板、注冊制相關征求意見的配套文件顯示,50萬資金、2年的投資經驗是投資科創板最基本的門檻。面對一定門檻的科創板,投資科創板的公募基金無疑成為中小投資者的更優選擇。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也在發布會上表示,對下一步科創板具體落地,有幾項重點工作要做:一是制度規則體系,二是技術系統的準備,三是市場組織工作。除了交易所下一步正式接受申請,對相關的申請上市的企業進行相應的審核之外,還有后續的詢價、定價、配售等一系列相對復雜的工作。證監會將指導和督促相關機構和各方努力做好工作,使得科創板能夠按照預期比較平穩的落地。
鎖定三年何為?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申報的6只產品采取了3年封閉的運作形式,讓人聯想起去年的戰略配售基金,同樣可以參與戰略配售,也是針對資本市場新興投資標的的布局。
“科創板鎖定3年和CDR鎖定3年還不太一樣,這種鎖定3年的產品來看風險不會很大。”對此,華南某公募基金高管表示,鎖定3年主要是出于“打新”的目的。
“發行三年期封閉基金產品的目的是打新,可以去參與戰略配售。戰略配售的股票是流通受限的,而開放性股票對流通受限有要求的。”上海某大型公募指數投資部負責人也對第一財經表示。
“這種產品的缺點是倉位會受限制,大部分時間在倉位水平比較低的狀態,倉位不可能特別高。所以既有優點又有缺點,總體風險不大。而且這類產品是沖著戰略配售去的,不完全是按比例打新。科創板新股發行一部分是戰略配售的,是可以配售給封閉期的基金產品。”上述華南公募基金高管也分析稱。
融通基金創業板指數基金經理蔡志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創板在上市的標準上面會更傾向于專業化一點的投資者,也對投資者的投資能力、辨別能力會要求更強一些。面對公募基金的布局,他也提出以后科創板可能會有相關的指數基金去降低系統性的風險。
“買指數可以享受科創板的整體紅利,但是指數的問題是新股的時候要經過幾天之后才能進入指數,如果發行價比較便宜的話享受不到。指數不是說新發一個科創板股票,要運行一段時間才能納入指數。并不是說按照發行價納入股票。因為這個股票已經在市場上交易一段時間了,很難判斷納入后是漲還是跌。”上述上海公募基金指數投資部負責人也提醒到。
“如果純粹是打新策略,就看這塊收益是不是存在不確定性。畢竟現在的新股發行制度是按照23倍發行的,新股還有炒作空間;未來科創板新股是按照市場化定價,漲跌幅放開,鎖定12個月。真正有沒有收益是要看12個月以后有沒有收益。”該指數投資部負責人進一步表示。
2月2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后,易會滿在回答第一財經的提問“如果科創板首批公司出現破發,證監會是否會干預,是否是會叫停?”時,其回應稱:“按市場化”。
這種風險不僅僅是存在于買方。在北京一位投行人士看來,由于券商要跟投,那意味著券商的壓力也會很大,承辦項目會很謹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