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6月22日,鴻訊物流公司深圳倉庫。
按照中郵普泰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普泰”)、北京中郵普泰移動通信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中郵”)和深圳市恒波商業連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恒波”)之間的采購合同,本該出現在貨物箱里的是三星、華為手機,但開箱后看到的卻是手機機模或無法開機的無品牌手機。
甚至,合同中采購的只有華為和三星2個品牌的手機,而貨物箱的貨品中卻出現了“蘋果”手機(但無法開機驗證)。
中郵公司(指中郵普泰和北京中郵)后起訴深圳恒波,訴訟金額1.4972億元。
讓人跌破眼鏡的是,這樁蹊蹺的假手機引發的合同糾紛案,卻逼得深圳恒波在庭辯時承認自己財務造假虛增營收。
記者查看了中國庭審公開網的一審庭審錄像,深圳恒波當庭承認其為制造銀行流水虛增業績,參與到了中郵公司與商人張銀周的供應鏈交易之中,為中郵公司及張銀周控制的多家公司提供交易通道。
被告反訴原告
合同糾紛陷羅生門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恒波是上市公司三峽新材全資子公司,是一家手機等電子產品零售商。中郵普泰、北京中郵是央企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國有企業。
2018年8月11日,三峽新材發布了一份《關于全資子公司涉及訴訟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顯示,因合同糾紛,中郵公司在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起訴三峽新材全資子公司深圳恒波,涉及案件23起,訴訟金額1.4972億元。
根據三峽新材的公告,原告方面中郵普泰、北京中郵訴稱:原告(需方)與深圳恒波(供方)簽訂了《銷售合同》,約定由深圳恒波向原告供貨(手機),質量標準為“原廠全新”,交貨方式為供方分批次/一次性發貨至指定物流倉鴻訊物流有限公司(中郵普泰及北京中郵關聯公司),原告已簽收,并已支付相關貨款。但原告在對外轉售部分產品后,發現剩余尚未售出產品與合同約定應由深圳恒波交付的標的物完全不符。
原告方面認為,深圳恒波未按照《銷售合同》的約定交付貨物,構成違約。同時向法院要求,判決深圳恒波返還貨款合計金額約1.5億元。
彼時,深圳恒波稱,在得知案件后,與北京中郵、中郵普泰等積極溝通,為避免案件影響公司正常運營,深圳恒波向原告提供了部分物業作為保障。
如今,深圳恒波對該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三峽新材在12月9日的公告中披露,深圳恒波依法應訴,已經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不構成違約,而該案涉嫌供應鏈詐騙犯罪,深圳恒波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的裁定內容認定,本案在審理中,深圳恒波主張本案涉嫌供應鏈詐騙犯罪,已向公安機關報案。法院認為,該案涉嫌犯罪,決定將該案材料移送公安機關處理,裁定駁回原告對深圳恒波的起訴。
而中郵普泰、北京中郵不服一審裁定,目前已向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
手機模型當真手機賣
1部手機只賺1塊錢
從被訴違約到反訴詐騙,深圳恒波與北京中郵、中郵普泰的合同糾紛讓人一頭霧水。
目前已知可確定的信息是,羅湖法院已經對涉案貨物進行了現場勘驗(現場隨機開了4箱手機),恒波公司向中郵(指中郵普泰和北京中郵)所交送來的貨物,多為“三無手機”“或以手機模型冒充真手機”、“型號與采購約定型號不符的手機”。中郵向恒波采購的只有華為和三星2個品牌的手機,而恒波提供的貨品中甚至出現了“蘋果”手機(但無法開機驗證)。
以上勘驗結果有法院記錄。
另據記者從中郵公司處了解,恒波公司辯稱,貨物是向上游四家供貨商采購,恒波公司并不知道貨物詳情。但經中郵事后了解,中郵的下游購貨商與恒波公司上游供貨商實際為一人控制,該人通過自賣自買“假貨”,為其公司及恒波公司虛增貿易額,后因資金周轉問題,造成其下游購貨公司無法按時提貨而暴露。
據記者查看庭審記錄,這個一手控制下游購貨商和上游供貨商的人叫張銀周。
經查詢工商登記信息,張銀周在北京中郵展鴻通信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持有94%的股份。在法院審理中,恒波公司主張:張銀周還實際控制著北京三杰時代、嘉華網信、南寧眾益、海南中郵展鴻其他4家公司。
是海南中郵展鴻、北京三杰時代向中郵2家公司簽訂了23份銷售合同,采購手機。
對于為深圳恒波走流水虛增業績,張銀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述了其中原委。張銀周稱,2015年深圳恒波借殼上市需要業績流水,找到他幫忙,出于個人感情和為日后與恒波平臺建立合作的考慮,張銀周答應了幫忙。
“2015年就是純為了走流水,2000元進2000元出,但2015年底恒波表示,平來平走不符合財務制度,容易被監管機構盯上。于是恒波約定,單價2000元以下的手機每部象征性地增加1元錢,2000元以上的手機每部象征性地增加2元錢。”
對此,深圳恒波代理律師庭辯時直言,“我們只賺兩塊錢的通道費,這是恒波公司應該反思和檢討的。”
手機分銷毛利逐年下降
傳統手機分銷瘋狂關店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這起復雜的合同糾紛誰是誰非尚待法院作出判決,但手機分銷行業的窘境已顯露無遺。
作為上市公司的深圳恒波,要靠虛增業績制造銀行流水。而中郵普泰官網的介紹,還停留在宣傳自己是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夏新等手機品牌最重要的全國分銷商。這些已經消失或在市場份額統計中只能歸為“other”的品牌,恐怕也無力為中郵普泰貢獻多大力量。
而據張銀周表示,2015年那幾年他的業務確實做得挺大。不過,張銀周所實控公司北京中郵展鴻通信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披露的一份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該公司最大的客戶是深圳恒波,且所占營收比例逐年升高,分別為16.29%、30.77%、41.66%。而該公司近年來最大的供應商,正是中郵普泰。
目前,國內手機行業受電商沖擊影響,批發和零售的毛利率逐年下降,整個手機分銷領域并不景氣。
第一手機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告訴記者,華米OV(華為、小米、OPPO、vivo)已經主導了中國市場,分銷商的話語權越來越低,華米OV對渠道的把控能力越來越強,分銷商資金平臺的作用體現不出來。傳統分銷渠道今年下半年在瘋狂關店。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