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09:24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2月1日電,當地時間12月1日晚,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中外記者會,介紹剛剛結束的中美元首會晤情況。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2月1日電,當地時間12月1日晚,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中外記者會,介紹剛剛結束的中美元首會晤情況。
其中,在記者會上,王毅表示,中美雙方同意采取積極行動加強執法、禁毒合作,包括對芬太尼類物質的管控。中方迄今采取的措施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中方決定對芬太尼類物質進行整類列管,并啟動有關法規的調整程序。
“芬太尼”到底為何物?又會給資本市場帶來什么影響?
何為“芬太尼”?
百度百科顯示,芬太尼適用于各種疼痛及外科、婦科等手術后和手術過程中的鎮痛;也用于防止或減輕手術后出現的譫妄;還可與麻醉藥合用,作為麻醉輔助用藥;與氟哌利多配伍制成“安定鎮痛劑”,用于大面積換藥及進行小手術的鎮痛。
據醫藥行業人士表示,作為阿片受體激動劑,芬太尼的作用強度為嗎啡的 60-80 倍。
此前的11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中方一直高度關注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應對芬太尼類物質的走私和濫用問題。耿爽還強調,包括芬太尼類物質在內的毒品問題是全球性問題,合作打擊毒品犯罪是國際共識。
藥企受影響?
有觀點認為,隨著此次中美雙方重要共識的達成,對于作為“實驗室毒品”重要成分的芬太尼的規范或會對部分國內藥企產生影響。
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中,人福醫藥(11.380, 0.00, 0.00%)、國藥股份(27.150, 0.00, 0.00%)、恩華藥業(11.900, 0.00, 0.00%)、羚銳制藥(8.190, 0.00, 0.00%)直接涉及芬太尼類藥品。此外,包括恒瑞醫藥(66.940, 0.00, 0.00%)、現代制藥(10.630, 0.00, 0.00%)、仙琚制藥(7.460, 0.00, 0.00%)、上海醫藥(20.680, 0.00, 0.00%)、健康元(8.380,0.00, 0.00%)、麗珠集團(33.380, 0.00, 0.00%)、復星醫藥(29.790, 0.00,0.00%)、科倫藥業(25.210, 0.00, 0.00%)、重藥控股(5.820, 0.00, 0.00%)等在內則為相關概念股。
截至12月3日收盤,醫藥板塊幾乎全線飄紅,除2家停牌藥企外,醫藥板塊僅有2家企業小幅下跌。
12月2日,人福醫藥發布公告稱,截至目前,控股子公司宜昌人福沒有任何芬太尼類物質(中間體、原料或制劑)出口到美國。
受此消息影響,人福醫藥在13日早盤小幅低開后震蕩走高,最終收漲0.53%。
恩華藥業在今日早間發布的公告中表示,公司的芬太尼系列產品目前沒有出口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恩華藥業表示芬太尼系列產品屬于受到國家嚴格管制的麻醉藥品,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有關麻醉藥品的法律法。
同樣地,恩華藥業13日在資本市場上與人福醫藥出現了相似的走勢,小幅下跌后震蕩走高,最終收漲1.62%。
除人福醫藥、恩華藥業外,羚銳制藥12月3日在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也表示,公司芬太尼屬于透皮貼劑制劑,原料采購于國內有資質的生產廠商,制劑不涉及出口。公司也不涉及其他非藥用類芬太尼物質。公司芬太尼透皮貼劑銷量占比很少,對公司影響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關于印發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2018年版)的通知》,新增加165種藥物品種,其中人福醫藥的產品瑞芬太尼還新納入了國家基藥目錄。
利好“正規軍”?
不過,因芬太尼的化學合成門檻較低,一名不愿具名的醫藥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其認為流入美國的芬太尼多為不規范工廠的走私行為,與國內的“正規軍”們并無太大關系。
CIC灼識咨詢創始合伙人侯緒超向記者表示,其認可此前人福醫藥董事長王學海在朋友圈的說法。“這個東西是強監管,流到美國的都是地下工廠出來的。”
目前,國內麻醉劑市場主要被上海恒瑞醫藥、宜昌人福藥業、江蘇恩華藥業三大企業占領。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政府對行業再度表態要進行嚴格管控后,實則是利好正規大企業。
不過,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分析師認為,所謂的利好也僅是理論上的。“醫療渠道上的需求還是在那里,不會有太大變化,地下渠道的交易并非是用于醫藥,這是兩個渠道,兩個消費群體,所以后者被取締,對于正常公司的銷售并不會有影響。”該名分析師認為,即便兩個渠道有交叉,也是十分微量的,因為對芬太尼的使用管控是格外嚴格的。
麻醉市場規模遠超百億
目前,芬太尼的“產業鏈下游”——麻醉市場正在持續發展。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2-2016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麻醉劑用藥市場一直處于平穩增長趨勢,增速相對穩定,2016年銷售額為19.9億元,同比增長12.29%;此外,2016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麻醉劑銷售額已達到112億元,由此推算,國內麻醉藥市場規模已遠超百億元。
國聯證券上個月發布的一份關于人福藥業的研究報告援引醫藥類數據庫PDB數據另指出,2017年,芬太尼類產品(包括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合計樣本醫院銷售額為9.93億元,同比增長12.52%,占鎮痛藥市場的24.19%,次于地佐辛的39.79%,位列鎮痛藥第二位。
國聯證券認為,隨著老齡化和癌癥患者的增多,麻醉鎮痛藥物市場規模有望穩定增長,芬太尼類產品作為主流藥物,有望分享整體市場的擴容,其中芬太尼銷售規模維持穩定,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則維持15%左右增速。
前述券商分析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未來麻醉鎮痛領域的穩定增長是肯定的,一些老年病患者、癌癥患者以及無痛分娩等的需求目前是遠沒有得到滿足的。
就在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擬于2018-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一定數量的醫院開展分娩鎮痛診療試點工作,以點帶面,逐步在全國推廣。基于此,有機構認為麻醉藥物將收獲增量市場。
“一旦前述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這個市場,我覺得應該不止百分之十五的增長。但是問題在于,這些產品的獲得渠道都是在一些醫院里,且醫院里的備貨也并不是很充分。另外,這個還受制于臨床麻醉醫生的數量限制。目前,麻醉醫生仍舊是一個緊缺的群體。”
(國際金融報記者 王敏杰)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