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0 10:53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以來,截至11月18日,已經先后有21只基金發布了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宣布發行失敗。
今年以來,截至11月18日,已經先后有21只基金發布了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宣布發行失敗。與此同時,也有部分產品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發行時機,當前時點距離其獲批的時間已經突破了“準備期6個月”的大限。
公募基金市場上新基金的發行提前邁入“寒冬”。今年以來,投資者避險情緒持續發酵,發行失敗基金的案例屢見不鮮。近日,記者注意到,眾多基金迫于募集資金的壓力選擇延長募集期,也有基金公司選擇在基金獲批后延后發行,以規避在此時發行基金募集失敗的風險。
由于沒有比較合適的發行時機,也有部分獲批的基金產品超過了“準備期6個月”的大限。記者注意到,已經有15只基金已經在獲批6個月后未正式發行,而今年以來也已經有132只基金先后選擇了延長募集,新基金發行的難度可見一斑。
記者采訪華南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獲悉,目前該公司正在積極與資金方洽談,旗下一只債券基金應該能夠比較順利的募集成立。但是對于眾多小型基金公司的權益基金來說,當前市場環境下投資者的認購情緒比較低落,新基金的募集仍面臨很大的壓力。
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截至11月18日,已經先后有21只基金發布了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宣布發行失敗。另一方面,6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32只基金產品均在今年發布了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好在這些基金在延長的募集期內已經有所準備,絕大多數均順利完成了募集指標。
在選擇延長募集期的132只基金中,債券型基金有33只,偏債混合型基金有36只,兩者合計占比達到52.27%。記者注意到,即便今年以來債券市場表現平穩,多家基金公司趁機布局債券基金產品線,但是仍有眾多小型基金公司旗下的債券基金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老牌基金公司和銀行系基金公司在渠道上的優勢十分明顯。
而對于權益類基金,基金公司的態度則更加謹慎。記者從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處獲悉,今年以來A股市場出現長期下跌,托管銀行明顯感受到投資者對于權益基金的認可度不斷下降:“我們也在市場底部時選擇申報了權益類基金,但是就目前投資者的態度來看,我們在發行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或者選擇延期募集。”
不同類型的基金延長募集也有各自的原因。記者注意到,上述15只基金中,有9只混合型基金和6只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延長募集期較好理解,今年權益類基金的大幅虧損使得投資者情緒低落,即便是在市場估值處于低位時,投資者還是傾向于投資固收產品。而債券類基金則不同,記者從華南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獲悉,目前該公司正在積極與資金方洽談,旗下一只債券基金應該能夠比較順利的募集成立。
而基金公司也有自己的尷尬。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透露,今年年初時市場似乎有延續2017年慢牛行情的趨勢,公司也想趁機布局產品線,快速申報了幾只權益基金和指數基金,等到獲批后A股市場的行情一直不太理想,既不具備品牌優勢、也不具備業績優勢的產品,在此時即便選擇幫忙資金正式成立,后續的管理和運作也有難度。
今年以來,截至11月18日,已經先后有21只基金發布了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宣布發行失敗。與此同時,也有部分產品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發行時機,當前時點距離其獲批的時間已經突破了“準備期6個月”的大限。
公募基金市場上新基金的發行提前邁入“寒冬”。今年以來,投資者避險情緒持續發酵,發行失敗基金的案例屢見不鮮。近日,記者注意到,眾多基金迫于募集資金的壓力選擇延長募集期,也有基金公司選擇在基金獲批后延后發行,以規避在此時發行基金募集失敗的風險。
由于沒有比較合適的發行時機,也有部分獲批的基金產品超過了“準備期6個月”的大限。記者注意到,已經有15只基金已經在獲批6個月后未正式發行,而今年以來也已經有132只基金先后選擇了延長募集,新基金發行的難度可見一斑。
記者采訪華南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獲悉,目前該公司正在積極與資金方洽談,旗下一只債券基金應該能夠比較順利的募集成立。但是對于眾多小型基金公司的權益基金來說,當前市場環境下投資者的認購情緒比較低落,新基金的募集仍面臨很大的壓力。
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截至11月18日,已經先后有21只基金發布了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宣布發行失敗。另一方面,6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32只基金產品均在今年發布了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好在這些基金在延長的募集期內已經有所準備,絕大多數均順利完成了募集指標。
在選擇延長募集期的132只基金中,債券型基金有33只,偏債混合型基金有36只,兩者合計占比達到52.27%。記者注意到,即便今年以來債券市場表現平穩,多家基金公司趁機布局債券基金產品線,但是仍有眾多小型基金公司旗下的債券基金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老牌基金公司和銀行系基金公司在渠道上的優勢十分明顯。
而對于權益類基金,基金公司的態度則更加謹慎。記者從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處獲悉,今年以來A股市場出現長期下跌,托管銀行明顯感受到投資者對于權益基金的認可度不斷下降:“我們也在市場底部時選擇申報了權益類基金,但是就目前投資者的態度來看,我們在發行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或者選擇延期募集。”
不同類型的基金延長募集也有各自的原因。記者注意到,上述15只基金中,有9只混合型基金和6只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延長募集期較好理解,今年權益類基金的大幅虧損使得投資者情緒低落,即便是在市場估值處于低位時,投資者還是傾向于投資固收產品。而債券類基金則不同,記者從華南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獲悉,目前該公司正在積極與資金方洽談,旗下一只債券基金應該能夠比較順利的募集成立。
而基金公司也有自己的尷尬。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透露,今年年初時市場似乎有延續2017年慢牛行情的趨勢,公司也想趁機布局產品線,快速申報了幾只權益基金和指數基金,等到獲批后A股市場的行情一直不太理想,既不具備品牌優勢、也不具備業績優勢的產品,在此時即便選擇幫忙資金正式成立,后續的管理和運作也有難度。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