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四川男子杜兵利用一份“敏感資料”,脅迫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紅日公司)向其支付2099枚比特幣。此后這筆比特幣被其以200多萬元的價格套現,并用于買房買車。2018年5月,成都武侯區人民法院以犯敲詐勒索罪為由一審判決杜兵有期徒刑十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后杜兵提起上訴,9月,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該案: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了該案二審刑事裁定書。
通過郵箱勒索上市公司董秘
記者查看這份編號為(2018)川01刑終851號的刑事裁定書發現,早在2014年12月杜兵就“盯上”了紅日公司。
據判決書介紹,2014年年底,杜兵使用非法手段獲得了一份紅日公司的敏感材料。同年12月,他主動向紅日公司董事會秘書發去郵件,以曝光上述材料相威脅,要求對方支付一筆“封口費”。但紅日公司并未理會此次威脅,沒有得到回應的杜兵于是將其中部分內容公開在了某論壇網站上。
不久,紅日公司注意到了這份爆料帖,于是安排時任該公司董秘的鄭某聯系到杜兵,表示愿意花30萬元解決此事。但該提議遭到了杜兵拒絕,他要求,紅日公司必須支付自己300萬元,并指定以比特幣的形式進行交易。此后,杜兵多次通過郵件與鄭某進行聯系,并一步步教給對方如何購買、支付比特幣。
2015年1月9日,紅日公司將30萬元人民幣存入公司員工王某的銀行賬戶,同年5月13日又向王某賬戶轉賬人民幣270萬余元。利用這筆資金,鄭某先后購買了2101.209個比特幣,并將其中的2099.7個比特幣轉入杜兵提供的賬戶地址內。
敏感材料包含商務往來送禮清單
紅日公司官方網站公司簡介頁面顯示,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026)創建于1996年,坐落于天津市武清開發區,“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橫跨現代中藥、化學合成藥、生物技術藥、藥用輔料和原料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及基因檢測等諸多領域,集投融資、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醫藥健康產業集團,下屬公司四十余家。”2009年,公司上市,成為“津門創業第一股”,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67億元,納稅6.98億元。
這樣一家資本雄厚的上市公司,為何會被初中文化、長期無業的杜兵成功敲詐?所謂敏感材料又包括哪些內容?
據判決書披露,杜兵用來敲詐紅日公司的是一份包含“商務往來送禮的清單和不正當商業行為的文件等”的內部資料。在第一封威脅郵件未獲重視后,杜兵將一張紅日公司商業往來費用清單的截圖發在了網上。導致紅日公司“經評估后,被迫同意其要求。”
所得比特幣被低點拋出
隨著二審刑事裁定書的公開,杜兵敲詐勒索紅日公司一事在網上引發大量討論。大家關注的除了其敲詐本身,還有2099枚比特幣最終的下落。過去幾年,比特幣的市場價雖然起起落落,但整體上漲明顯,2017年下半年更是一度達到一比特幣可兌近2萬美元的價格高峰。也就是說,如果杜兵在最高點拋出這批比特幣,將獲利2個多億人民幣。
不過事實上,2016年8月,杜兵就已經落網。落網前,他已將2099.7個比特幣變賣提現,得款200余萬元。據其供述,這筆款項中的30萬元被用來支付了一套成都市天府新區房屋的首付,剩款則被用于購買寶馬X5汽車、歸還個人債務、其他消費等。
今年5月,成都武侯區人民法院以其犯敲詐勒索罪為由,一審判決杜兵有期徒刑十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他用贓款購買的寶馬X5汽車、40余萬元存款被發還給紅日公司;所購房產也已經被查封在案,將在變現并扣除銀行債權后,發還紅日公司。此后,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了這一判決。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