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3 03:31 | 來源:未知 | 作者:Project Syndicate | [區塊鏈]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紐約—比特幣的價值從去年高點下跌了70%左右,這場所有泡沫之母已經破滅。更一般地說,加密貨幣已經進入了一場不那么秘密的浩劫。以太幣、EOS、萊特幣和XRP等主要加密貨幣都下跌了80%多,
紐約—比特幣的價值從去年高點下跌了70%左右,這場所有泡沫之母已經破滅。更一般地說,加密貨幣已經進入了一場不那么秘密的浩劫。以太幣、EOS、萊特幣和XRP等主要加密貨幣都下跌了80%多,數千種其他數字貨幣下跌了90—99%,其余更是露出了騙局的本質。因此你不必感到奇怪,八成首次貨幣發行(ICO)從一開始就是騙局。
面對市場的血雨腥風,加密惡棍的支持者們躲進了最后的避難所:“區塊鏈”防線。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記賬軟件,是所有加密貨幣的基礎。區塊鏈被說成是所有問題的潛在解決妙招,不管是貧困與饑荒還是癌癥。事實上,它是人類歷史上被吹得最厲害而實際最沒用的技術。
在實踐中,區塊鏈無非是外表光鮮的電子表格。但它卻成了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代名詞,將一切政府、央行、傳統金融機構和真實貨幣視為邪惡的權力集中,必毀之而后快。在區塊鏈原教旨主義者的理想世界里,所有經濟活動和人際互動都必須是無政府主義或自由主義去中心化的。他們但愿社會和政治生活的全部最終都落在應該是“無許可”(向所有人開放)和“無信任”(不依賴銀行等可信中介)的公共賬簿上。
但區塊鏈并沒有催生一個烏托邦,而是帶來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經濟地域。一些自利的白人(區塊鏈圈子里很少有女性或少數群體)擺出一副全世界窮人、邊緣群體和無銀行服務大眾的救世主形象,宣稱無中生有地創造了數十億美元財富。但只要想一想權力在加密貨幣“礦工”、交易所、開發者和財富所有者手中大量集中,就能看出區塊鏈與去中心化和民主根本無關;它只和貪婪有關。
比如,少數幾家公司控制著所有加密挖礦活動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并且都通過抬高交易成本來增加豐厚的利潤。顯然,區塊鏈狂熱分子將把我們引向完全不受法律約束的匿名卡特爾,而不是信任央行和受監管的金融中介。
加密貨幣交易也表現出類似的模式。在中心化的交易所,99%的交易會不時被黑客入侵。而和真實貨幣不同,一旦你的加密貨幣被入侵,就會永遠消失。
此外,加密開發的中心化——比如,原教旨主義者們稱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是“生活的仁慈獨裁者”——等于宣布了所謂的“代碼即法律”是一個謊言。在“代碼即法律”的幌子下,好像作為區塊鏈應用基礎的軟件堅如磐石。真相是開發者擁有絕對權力充當法官和陪審團。如果他們的充滿漏洞的“智能”偽合同出了問題,發生大規模入侵,他們只需要改改代碼,用任性的指令將失敗的貨幣“分叉”稱另一種貨幣,這表明一整套“無信任”機制從一開始就完全不值得信任。
最后,加密世界的財富集中度比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國家還要高。基尼系數1.0表示一個人控制著一國100%的收入/財富,非常不平等的美國的基尼系數是0.41,而比特幣的基尼系數高達0.88。
應該清楚,所謂的“去中心化”根本就是控制著這個偽行業的偽億萬富翁所宣傳的神話。如今,被吸引到加密貨幣市場的散戶都輸了個底兒掉,而沒有倒閉的神油販子們坐擁萬貫“假”財,只要他們試圖套現“資產”,這筆財富就會立即蒸發。
至于區塊鏈本身,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銀行、公司、非政府組織或政府機構——會把資產負債表或與客戶的交易、貿易和互動記錄放在公開的去中心化點對點無許可賬簿上。沒有好理由認為如此重要的財產和無價的情報應該公開記錄。
此外,實際使用分布式記賬技術——所謂的企業DLT——的情況,也和區塊鏈沒有什么關系。它們是私有的、去中心化的,記錄在區區幾個受控制的賬簿上。它們的訪問需要許可,許可只授予合格的人。也許最重要的是,它們基于受信任的當局,它們的信譽需要時間的積淀。所有這些說明,“區塊鏈”徒有其名。
總而言之,所有“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到了實際使用時,最終都是中心化的、有許可的數據庫。照此看,區塊鏈甚至還不如1979年就發明的標準電子表格。
嚴肅的機構斷不會允許讓世界盜賊政權的陰影下運行的匿名卡特爾驗證交易。因此,毫不奇怪只要傳統設定的“區塊鏈”試水,要么被扔進垃圾箱,要么轉變為私人有許可數據庫,無非就是加上了誤導性名字的Excel電子表格數據庫。
努里埃爾·魯比尼是魯比尼宏觀合伙公司CEO,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本文作者介紹: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稱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專欄”,作者來自全球頂級經濟學者、諾獎得主、政界領袖,主題包括全球政治、經濟、科學與文化塑造者的觀點,為全球讀者提供來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創文章、最具深度的評論,為解讀“變動中的世界”提供幫助。)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