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6 11:25 | 來源:未知 | 作者:范佳慧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日,徽商銀行公告稱,為進一步推動該行理財業務發展,深化該行理財治理體系改革,現擬全資設立徽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徽銀資管”)。徽商銀行也是第16家公告設立資管子公
近日,徽商銀行公告稱,為進一步推動該行理財業務發展,深化該行理財治理體系改革,現擬全資設立徽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徽銀資管”)。徽商銀行也是第16家公告設立資管子公司的商業銀行。
擬出資20億元設立資管子公司
根據公告信息,徽商銀行擬于11月底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關于董監事會換屆、章程修訂、設立資管子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等一系列議案。
該行擬以自有資金全資設立資產管理附屬公司,公司注冊資本不超過20億元,注冊地點將在監管政策允許的前提下,選擇北京、上海、深圳、合肥或海南自貿區,并表示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并在監管機構批準的前提下,后續可考慮引進戰略投資者。
實際上,今年8月底,徽商銀行在香港舉行業績發布會時,該行董事長吳學民就表示,對于資管新規下理財業務的發展,該行正在進行整改,“我們也會積極爭取,擇機向監管部門設立資管子公司,通過子公司化,促進資管業務發展。”
具體來看,徽銀資管的經營范圍包括“接受投資者委托,對受托管理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最終經營范圍以監管部門審批為準。
據悉,徽商銀行已在總行層面成立徽銀資管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推進資管子公司籌建。“待監管政策明確后,本行將第一時間向監管部門提出設立申請,并聘請專業中介機構輔助辦理資管子公司籌建、申請和設立、登記等各項事宜。”該行在公告中稱。
徽商銀行指出,2018年上半年,受稅收政策調整及《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發布影響,該行資產管理業務增長趨于穩定。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銀行存量理財產品余額為1093.34億元。但在客戶體系方面,上半年該行進一步加大對行內零售客戶的支持力度,個人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約9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占比達到85%。
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具有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27家)要在過渡期滿后設立獨立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
截至目前,上述27家銀行中尚未披露資管子公司設立計劃的包括國有四大行、郵儲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恒豐銀行、上海銀行、包商銀行、廣州農商行。
計劃發行百億資本債券“補血”
除設立資管子公司外,徽商銀行還有一份發行總額不超過10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的特別決議案待股東大會審議批準。
從公布的發行方案看,該行此次擬發行的債券類型為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或二級資本債券,面向境內外機構投資者發行,發行總額不超過100億元等值人民幣,資金用途為補充該行其他一級資本或二級資本。
據了解,徽商銀行2013年11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近年來,該行資產規模增速較快。截至2017年末,其資產總額為9081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0.31%,截至2018年6月末,又較今年初增長5.19%,達9552.08億元,總資產正逼近萬億元。
記者注意到,此次發行資本債券之前,徽商銀行已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券、境外優先股等方式“補血”。2015年9月,該行發行80億元、10年期的二級資本債券用以補充二級資本。2016年11月,還成功發行了8.88億美元的境外優先股,所募集資金全部用于補充其他一級資本。
即便如此,徽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在資產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不斷下滑。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該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19%、9.46%、8.48%,分別較2016年末下滑0.8個百分點、0.48個百分點、0.31個百分點。
到2018年中,徽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年初分別繼續下滑至11.97%、9.41%,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僅提升了0.03個百分點至8.51%。
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單獨依靠內源資本積累的銀行資本補充已不足以支撐其發展需求。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2018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5%,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0%,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3.57%,較上季末下降0.07個百分點。
華夏銀行總行研究員李虹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根據資管新規的規定,銀行理財產品將打破剛性兌付,逐步凈值化。在實際操作中,理財資產將逐步回表,而非標資產回表將100%計提風險資產,將使中國銀行業面臨著較大資本補充壓力。因此,我國銀行業資本金將繼續承壓,資本充足率將有可能降低。 李虹含進一步表示,目前我國上市銀行資本構成中,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融資工具的運用還不夠充分。較為嚴格的工具標準、投資者范圍等內外部因素,是導致其他一級資本補充工具等創新型品種匱乏,進而影響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合理性的重要原因。
今年3月,原銀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在資本補充渠道上進行創新,其中提及“總結經驗并研究完善配套規則,為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資本工具創造有利條件”。
而今年4月以來,哈爾濱銀行、中國銀行、盛京銀行等上市銀行均發布公告,擬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用于補充其他一級資本。
李虹含認為,在補充資本方面,國內商業銀行還需要多方面平衡外源性的資本補充與內源性的資本積累關系。在補充外源資本方面,要多方面考慮多種融資手段、成本與資本工具的關系,合理挑選適宜的外源性融資工具類型。
(國際金融報記者 范佳慧)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