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 09:2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外號兔皇的華創證券互聯網傳媒首席分析師李妍,新近在社交媒體表示:被迫過了生日,已經離開了從事4年的互聯網傳媒研究崗,去往浙商證券(6190,000,000%)研究所,負責上海區域機構銷售工
券商中國記者通過接近人士確認,李妍確實從華創證券華創證券互聯網傳媒首席分析師,加盟浙商證券,從事研究所區域機構銷售工作。被網友稱為:券商分析師轉型銷售第一人。
一位券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券商分析師,特別是首席分析師類似的跳槽模式并不多見,估計是新東家為其量身定制的崗位,不具可復制性。
券商研究的考核調整正在全行業鋪開,從目前幾家重建券商擬采取的主要考核指標看,要么是研究銷售并重,要么是注重薦股能力。據券商中國此前報道,已有券商正在醞釀對研究員新的考核,主要是分倉收入。未來研究員不僅要認真做好研究,還要走向市場兼顧銷售。只有研究沒銷售和只銷售沒研究的研究員將來都無法在賣方立足和生存。
近期也有消息傳出,有券商在控制研究所費用,包括暫停支付路演費用等。
券商分析師轉型銷售第一人
在行業人士看來,券商分析師,特別是首席分析師在券商之間的跳槽比較多見,但是轉做銷售的卻不常見。
公開資料顯示,李妍,外號兔皇,原華創證券互聯網傳媒首席分析師,是傳媒與互聯網團隊組長。
Wind資訊顯示,9月16日的華創證券傳媒互聯網行業周報中還有李妍的名字,距今不到一個月。
一位接近人士透露,券商研究所招人往往有嚴格的招聘流程,一般挖人也要幾個月的周期,應該是5、6月份就開始接觸,最近剛剛確定下來。
分析師職業轉型更多元
大牌分析師動輒年薪以百萬為計,明星分析師更是各家券商爭搶。但是每個職業都有其職業生涯發展路徑,分析師也是如此。
一些分析師通過在公司內部晉升通道實現自我價值,譬如,長江證券(4.460, 0.00, 0.00%)總裁劉元瑞曾任公司研究所分析師。
不過,同行業流動仍是占比最高的選擇,不少分析師選擇在行業內跳槽,從而加薪升職。大券商研究所已然成為中小券商的“黃埔軍校”,一撥撥的明星分析師從國泰君安(13.780, 0.00, 0.00%)、安信證券等大平臺轉投天風證券、新時代證券等中小券商。
根據新財富對明星分析師的職業走向統計,過去 15 年歷史上誕生的第一名分析師/團隊中,大約有 57%的第一名分析師,仍然在賣方堅守,盡管存在同業流動,但并未轉行。其中又有近 75% 的第一名分析師,始終堅持在研究同一個行業;有 19% 的第一名分析師,走上了管理崗位;另有少量分析師內部轉崗到其他部門。
賣方分析師某種程度上屬于青春飯,年齡大了很多就寫不動了,就會開始尋求轉型。特別在整個行業低迷的時候,很多券商分析師都在思考未來的發展之路。
一位券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券商分析師普遍的職業生涯轉型路徑有三種:一是去買方或者自己創立私募;二是去上市公司擔任董秘等職務;三是完全離開證券行業,選擇創業或其他類公司。
不過,隨著產業資本的介入,一些分析師的選擇路徑更加多元化,如原方正證券(4.790, 0.00, 0.00%)(維權)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加盟恒大集團,擔任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級)兼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原民生證券研究所所長管清友創業搭建智庫平臺和投資平臺。
更有一些抓住風口轉型,如原興業證券(4.040, 0.00, 0.00%)研究所所長助理袁煜明,加盟火幣中國,擔任區塊鏈研究院院長。
賣方研究醞釀大變動
很多券商研究所人員一年換一茬,分析師的流動性經歷了因市場定價而加速的過程,券商研究工作也經歷了數次發展。
1993~1994年,萬國證券招聘了最早的一批證券研究人員,發展到目前,研究業務成為不少券商的重要業務之一。
目前,研究所較普遍的商業模式是依賴于基金分倉傭金收入盈利。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部分分析師研究報告數量多,但有質量的偏少。有些研究報告不嚴謹、不客觀。
分析師行業競爭激烈,報告數量眾多甚至冗余以后,個別為了出名,發表純粹博眼球的研究報告。
一位分管過研究所的券商高管直言不諱的表示,眼下,券商研究業務面臨研究過剩和模式畸形的問題。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一大批賣方研究所內部對研究員的考核指標都面臨調整,已有券商內部開始征詢考核新指標。
從目前幾家重建券商擬采取的主要考核指標看,要么是研究銷售并重,要么是注重薦股能力。
有分析師認為,如何利用公司的各項業務資源,實現研究業務價值最大化,或將成為行業的新發展趨勢。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