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 03:43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投資者可能難以想象,市值超1300億元又有巴菲特背書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代表公司比亞迪居然還玩“虛增營收”的把戲。
投資者可能難以想象,市值超1300億元又有巴菲特背書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代表公司比亞迪居然還玩“虛增營收”的把戲。媒體日前報道稱,比亞迪控股51%的子公司廣州廣汽比亞迪新能源客車有限公司(簡稱“廣汽比亞迪”)未納入合并報表范圍,20幾天內與比亞迪關聯交易額猛達37.17億元,為比亞迪的中報業績做出了不少貢獻。
據報道,2016-2018年上半年,比亞迪對廣汽比亞迪的合計關聯銷售金額達68.08億元,而廣汽比亞迪2016年至2018年1-4月份營業收入合計金額僅為21.12億元。采購68億元,銷售才21億元,這公司得墊資40多億元?
別急,采購金額都欠著。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比亞迪對廣汽比亞迪的營收賬款余額達79.2億元,剛好與扣稅前的關聯銷售額差不多。而從經營業績看,廣汽比亞迪自2014年成立以來,從未盈利,負債率也超80%。
這就有點像是專門為比亞迪做財務報表而設立的公司。難怪部分媒體質疑,比亞迪在巧用利潤調節器,或存用控股公司虛增營收嫌疑。
比亞迪的麻煩不止于此。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門檻大幅提升,整個行業都在經歷一場業績的動蕩與洗牌。體現在業績上就是,上半年比亞迪營收與利潤均大幅下滑,扣非凈利潤更是大虧6.73億元。兩個月前,比亞迪剛發生了一起震驚圈內外的“廣告門”事件。涉事者都以無辜者自居,成了一場至今未揭底牌的羅生門。
此外,時間財經發現,排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榜首的比亞迪,占全國新能源車銷量近20%。但在其2017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車銷量和銷售額增速數據中,公司內部的銷量與銷售額、公司增速與行業的增速,均出現了不協調情況,反差巨大。
關聯交易虛增業績?
比亞迪成立于1995年,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從事汽車及相關產品、手機部件及組裝、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等業務。現有員工約22萬人,總占地面積近1800萬平方米。
廣汽比亞迪由比亞迪與廣汽集團在2014年8月共同出資設立,目前注冊資本3億元,持股比例分別為51%和49%。從持股比例來看,廣汽比亞迪是比亞迪的控股子公司。
但根據公司章程,廣汽比亞迪董事會六名董事中,有三名由比亞迪股份委派,占其表決權比例之50%。由于按照章程約定廣汽比亞迪的重要財務和經營決策需要經過董事會作出決議,董事會決議須經全體董事的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比亞迪股份和廣汽集團對廣汽比亞迪實施共同控制,因此廣汽比亞迪為本集團之合營企業。
<strong>新能源車業績銷量增速反常</strong>
正是基于這一公司章程規定,比亞迪和廣汽都能“成功地”將廣汽比亞迪不納入到上市公司的合并報表范圍中。
分析稱,未將廣汽比亞迪納入到合并范圍,對于比亞迪而言會產生一個重要影響:比亞迪對于廣汽比亞迪的銷售,不管廣汽比亞迪方面是否已經將對應的汽車真正銷售出去,至少在財務核算方面,都會形成比亞迪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但若將廣汽比亞迪納入合并報表,廣汽比亞迪若未將比亞迪銷售給其的貨物實際賣給第三方,那么在合并層面將需要把比亞迪對廣汽比亞迪的營業收入抵消。
因此,未納入財務報表的廣汽比亞迪能夠成為比亞迪的有效利潤調節器,比亞迪可以向廣汽比亞迪傾銷其產品、將產品積壓在廣汽比亞迪的庫房當中,以此來虛增比亞迪的營收,達到粉飾報表的目的。
比亞迪2018年6月8日公告數據顯示,年初至披露日6月8日,比亞迪對廣汽比亞迪關聯銷售金額為8.14億元。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比亞迪與廣汽比亞迪間的關聯交易增至45.31億元。
<strong>新能源車業績銷量增速反常</strong>
這意味著,比亞迪在半年報發布前的短短20多天向廣汽比亞迪突擊猛銷37.17億元產品。
公告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上半年,比亞迪對廣州比亞迪銷售金額分別為1731.4萬元、4.27億元、18.5億元,45.31億元。2016年、2017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366.21%、332.99%、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速為136133.07%。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6年至2018年1-4月份,廣汽比亞迪營業收入合計金額僅為21.12億元,遠不及向比亞迪的采購金額。
此外,根據各年度報告數據披露,比亞迪對廣汽比亞迪的應收賬款余額2015金額為1998.5萬元、2016年金額為5.16億元、2017年金額為26.66億元、2018年上半年金額為79.2億元。同時,比亞迪自2015年~2018年半年報對廣汽比亞迪的合計銷售金額為68.25億元,而比亞迪對其應收賬款余額達79.2億元。
報道稱,根據比亞迪所屬行業為汽車生產制造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應為17%,那么將68.25億元的關聯銷售收入*(1+17%)后則為含稅銷售收入,計算后金額為79.85億元,與比亞迪對廣汽比亞迪應收賬款金額79.2億元很接近。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預計2018年與廣汽比亞迪的關聯方交易金額達85億元,交易類型為“接受關聯人委托銷售”。公司稱本次新增的日常關聯交易是基于交易雙方正常生產經營而預計,根據廣汽比亞迪業務需要委托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銷售其生產的新能源商用車。
換句話說,下半年比亞迪還要向廣汽比亞迪“銷售”約40億元的新能源車。
新能源車業績銷量增速反常
財報顯示,2017年,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1059.8億元,同比增長2.34%;凈利潤40.6億元,同比減少19.7%。汽車業務收入約為545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為人民幣385億元,同比增長約13.06%,占其總收入的比例進一步增至37.55%。
不過,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的增長率,比亞迪2017年均低于汽車整車行業的平均水平。新能源車銷量上,2017年,比亞迪全年僅售出113669,較2016年的100178輛同比增長11.28%。遠低于新能源車行業當年整體產、銷量超50%的增長速度。
進入2018年,比亞迪繼續增收不增利。
上半年,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約541.51億元,同比增加20.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79億元,同比減少72.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為-6.73億元,由盈轉虧,同比大減160.35%。
報告期內汽車業務收入292.26億元,同比增長26.03%,占公司營收比重為53.97%。其中,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184.25億元,同比增長16.65%,占公司營收比重相較2017年下降2.8個百分點至34%。
數據快報顯示,比亞迪今年1-6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超過7萬輛,同比增長106%,穩居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行榜首,完成2018年20萬輛銷售目標的35.6%。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去年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與銷售額增速還比較吻合。今年上半年,增速卻出現了大幅背離。收入僅同比增長16.65%,銷量卻同比增長106%。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大幅降價了,還是今年上半年銷售的全是低價新能源車?比亞迪并未給出解釋。
面對慘不忍睹的半年報,大量賣方分析研報紛紛預計,比亞迪三季度業績將回暖,下半年或有超額收益機會。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