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 08:2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互金行業整治提速熊貓金控(10810,-040,-357%)擬剝離旗下網貸平臺
21世紀經濟報道 陳紅霞,姚煜嵐 武漢報道
隨著互聯網金融(以下簡稱“互金”)平臺整治的持續推進,行業迎來洗牌。
9月25日,熊貓金控向湖南證監局匯報了其控制的銀湖網和熊貓金庫的具體情況,并表示未對公司的日常經營帶來重大影響。
但早些時候,熊貓金控已擬將抗風險能力略弱的熊貓金庫進行剝離,將運營公司湖南銀港咨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湖南銀港”)70%的股權以5712萬元出售給實控人趙偉平,該事項將于10月8日進行股東大會審議。若本次交易完成,趙偉平將出任熊貓金庫的總經理。
熊貓金控“斷臂求生”實為無奈之舉。“目前互金平臺風險,分為經營性風險和流動性風險。”9月27日,杭州某互聯網金融企業運營總監董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經營性風險,是根據業務的風險來決定,比如借款人出現逾期壞賬。流動性的風險,是在沒有經營風險的情況下潛在投資人信心不足造成前期投資人退出。
剝離網貸業務
根據前述公告,銀湖網借款端回款資金周期集中分布在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熊貓金庫借款端回款資金周期集中分布在 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
對此,熊貓金控方面認為本次問題主要系流動性風險,即銀湖網和熊貓金庫出借人為解決自身流動性而發起債權轉讓時出現的債轉排隊情形,并非是《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所禁止的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付息行為。
但在處理熊貓金庫問題上,上市公司態度前后兩次反轉。9月5日,熊貓金庫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熊貓金庫的注冊地多次遷移正是為合規檢查而做出的努力,上市公司不會轉出熊貓金庫。但隨著熊貓金控關于轉讓熊貓金庫70%的股權公告發布后,熊貓金庫控股權也將移交給實控人趙偉平。
對于本次轉讓,熊貓金控方面表示,隨著監管趨嚴,P2P平臺的經營業務將進一步收緊,預計熊貓金庫各項運營成本將大幅提升,持續盈利能力將受到影響,面臨較大的系統風險,遂將其轉出。
中部地區某券商分析人士趙宇(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出現問題肯定會拖累上市公司,如P2P平臺出現逾期會直接沖擊上市公司股價,可能還會面臨交易所的問詢。剝離到個人名下,可以規避這些麻煩。”
趙偉平也在公開信中稱,脫離上市公司不僅沒有削弱熊貓金庫的背景和資源,而且熊貓金庫可以更加靈活高效,尤其是實際控制人和投資人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不再受到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監管約束。
根據協議,本次轉讓的付款條件為協議股權過戶后六個月內支付2914萬元,股權過戶完成后二十四個月內支付2798.3萬元。
對于實控人收購資金安排,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熊貓金控董事會辦公室,相關人士回應稱以公告內容為準,后期進展動態將做進一步披露。
互金整治提速
熊貓金控曾多次強調,國家及相關監管部門雖然對P2P行業的監管日漸加強,但對整個P2P行業持支持態度。雖然行業負面事件和投資者盲目從眾心理,加之部分自媒體的導向性報道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但行業整體風險在可控范圍內。
據熊貓金控2018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收1.53億元,同比下29.79%,凈利潤302.88萬元,同比下降降67.66%,上半年營業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處置子公司導致納入合并范圍的營業收入大幅減少。截至2018年6月30日熊貓金庫擁有累計超過100萬的注冊人數,平臺累計交易額145億元,為出借人賺取4億元收益。
記者調查發現,自2015年起,先后有多家上市公司爭相布局互聯網金融平臺,但隨著今年以來行業環境和監管政策變化,上市公司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態度在悄然轉變。
2018年7月,多家P2P平臺因逾期兌付問題或經營不善而停業,其中個別機構已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8月17日,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為網貸行業合規發展劃定了統一標準。在此基礎上,隨后各地區相繼啟動自查、整改工作,新一輪網貸整治工作開始。
面對P2P行業的起落,趙宇將其與銀行業務進行了對比分析:“銀行作為主流金融機構,除了集合閑散資金發放給有需求的企業外,其價值還在于專業性審核,幫助投資人規避風險。而P2P是以平臺身份讓投資人和借款人面對面,他們本身不具備銀行那么專業的風險識別能力和動力。而且在P2P平臺拿錢的企業多是無法在主流金融體系進行融資的企業,風險系數相對較高。”
而對于互金企業自身而言,董是則認為目前市場上對互金行業信心不足,多項監管政策落地之后,這個市場上最終留下的將是一批具有特定應用場景、融資規模小且風險分散的互金平臺,未來行業前景仍值得期待。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