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2 10:0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面包財經近期已經對銀行板塊和地產板塊進行過梳理分析,今天我們就來對A股的32家券商股的上半年業績做一個統計。
進入正文之前,先看一張圖:
可以看到,滬深兩市日總成交額自今年3月份開始逐漸降低,9月11日,兩市成交額為2238.58億元,不到2500億。事實上,8月份以來,已出現多個交易日成交總額不到2500億的情況。
交易清淡的情況下,仍以吃交易傭金為主的A股券商們,今年上半年業績如何呢?
上半年凈利潤僅5家為正增長,太平洋(2.190, 0.02, 0.92%)證券為唯一一家虧損券商
根據中報數據,今年上半年,A股32家上市券商中,營收為同比增長的僅12家,歸母凈利潤為同比增長的僅5家。各家券商的營收和凈利潤具體變動情況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營收超過100億的券商有3家,分別是中信證券(15.510, -0.01, -0.06%)(199.93億)、國泰君安(14.320, 0.05, 0.35%)(114.61億)和海通證券(8.360, 0.02, 0.24%)(109.42億)。
而在2017年上半年,營收規模超過100億的有4家,除了前述三家外,第四家是廣發證券(13.230,0.02, 0.15%),不過其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在今年都掉出第一梯隊:營收同比減少26.37%,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33.55%。
另外,可以看到營收規模最小的太平洋證券,其上半年凈利潤已經連續兩年為虧損,業績排名墊底。
下面來看行業整體表現。
上半年整體營收和凈利潤均“三連降”,營收合計跌破1300億
2015年牛市,A股券商板塊的營收和凈利達到了頂峰,之后便進入“連降”通道,32家上市券商整體營收和凈利潤情況如下表:
?。ㄗⅲ?span id="stock_sz002926">華西證券(8.980, 0.01, 0.11%)2015H1營收、2015H1和2016H1凈利潤數據空缺,但對總量影響不大)
今年上半年,32家券商營收合計1219.44億元,同比減少7.95%,歸母凈利潤合計340.23億元,同比減少23.1%。可以看到,A股券商板塊的營收和凈利潤自2015年后,雙雙迎來了“三連降”。
再來看業績的具體構成。
投行業務收入減少2成,資管收入增加
一般來說,券商的營收包括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利息收入、投資收益等,32家上市券商的整體營收構成如下圖:
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是券商的傳統創收來源,利息凈收入主要貢獻是融資融券的利息收入,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和投資凈收益一般被看做券商的自營業務收益情況。
可以看到,在券商整體營收下降的背后,也是各項業務的收入在下降:今年上半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合計為618.33億元,同比減少5.61%;利息凈收入合計為117.93億,同比減少30.52%;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合計虧損16億,同比由盈轉虧;投資凈收益合計為349.35億,同比減少9.09%。
再來看一下占營收大頭的手續費及傭金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32家券商來自經紀業務的手續費凈收入為313.84億元,同比減少4.54%,占手續費及傭金比重為50.76%,同比提升0.57個百分點。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127.49億元,同比減少21.86%,占比為20.62%,同比下降4.29個百分點。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137.23億元,同比增長9.53%,占比為22.19%,同比提升3.07個百分點。下表為各家具體變動情況:
投行業務一直是券商的核心業務之一,但是在今年A股IPO節奏放緩以及債市一度收緊后,上市券商的投行業務收入整體大幅減少。下圖為根據wind數據繪制的A股IPO和增發情況:
按發行日統計,今年上半年共62家公司IPO,較去年同期的237家減少7成,共152家公司增發,較去年同期的227家減少3成。承銷業務放緩可見一斑。
從上文也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32家上市券商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增長的僅8家,其余24家均為下降,而且降幅分化明顯。該項收入排名TOP3分別為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中信建投(7.900, -0.02, -0.25%),收入均超過14億,分別同比下降5%、下降6.47%和增長8.92%。
而規模偏小的券商,來自投行業務的手續費凈收入降幅普遍較大,其中華西證券和國金證券(6.650,0.01, 0.15%)同比降幅包攬前二,均下降超過70%。
也許,券商們比誰都盼著一場牛市的到來。(CBB)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