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東數控(002248.SZ)二度遭原大股東申請破產清算的進展,最終以相關法院不予支持告終。
9月4日晚間,華東數控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山東高院的《民事裁定書》,山東高院認為,公司明顯具有清償能力,不具備破產原因。今年3月,華東數控原大股東大連高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高金科技”)曾向威海中院首度發起對公司的破產清算申請,但同樣遭到不予受理。
9月5日,華東數控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威海中院認為,截至去年底公司并未出現資不抵債情況,且已經實現盈利,對一些債權人也進行了清償,明顯具有清償能力,因此不符合申請破產的資格。
同時,上述華東數控人士認為,盡管更換了大股東,但目前公司仍將堅持以機床業務為主。只是今年上半年,華東數控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再度同比下降27%,虧損1.12億元。
破產申請二度遭否
高金科技此次向法院申請對華東數控的破產清算,已是年內的第二次。
今年3月上旬,高金科技首度向威海中院提起對華東數控的破產清算申請,出于理由是其在2015年年底時,曾以銀行轉賬的方式向上市公司支付了6000萬元款項。
根據有關協議,當時高金科技與華東數控約定,其中3500萬元為借款,用于上市公司資金周轉,借款期限至2016年6月30日,借款利率按照同期基準利率。另外2500萬元為高金科技履行共承諾的保證金。
值得注意的是,直到去年12月下旬,高金科技還仍然是華東數控的第一大股東。
不過,高金科技該次對華東數控的破產清算申請,并未獲得威海中院的支持。記者了解到,威海中院以華東數控在2017年扭虧為盈,且在公司第一大股東變更后,對訴訟案件債權人進行清償,與無爭議債權人簽訂《債務豁免協議》并清償債務為由,認定上市公司明顯具有清償能力,因此不符合有關法律的規定,并判定高金科技的申請不符合法律規定。
對于這一結果,高金科技并不滿意,至4月正式向山東高院提出上訴。但最終,高金科技的這一請求同樣未得到山東高院的認可,遭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對于維持原裁定的原因,山東高院認為,華東數控明顯具有清償能力,不具備破產原因。
“公司目前生產經營狀況穩定,本次事件并不會對此造成影響。”上述華控數控人士說。
此外,正如上述提及,華東數控“選擇性地對其他債權人進行個別清償”,在去年7月也曾遭到有關債權人的破產清算申請,但最終在公司償還借款本息(本金6000萬元)的基礎上,債權人撤回了重整申請。
難改業績連虧
高金科技破產清算的申請雖然未被法院受理,華東數控因此可以避免遭終止上市的風險,但業績虧損局面的難以改善,卻使公司可持續經營面臨極大的考驗。
去年底,威海威高國際醫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威高國際”)以2.83億元競得華東數控第一大股東位置后,外界曾對后者業績的發展頗為期待。
“威高國際的進入對公司來說肯定是好事,畢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繼續目前的業務還是未來業務轉型,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這一點威高國際比原來的大股東更有優勢。”9月5日,華東數控一位中小股東對記者說。
事實上,在威高國際入主后,華東數控的確在2017年即實現了扭虧為盈,并因此“去帽摘星”,避免被暫停上市的命運。
今年上半年,威高國際及其關聯公司則通過向華東數控提供借款和提供擔保等方式,來緩解其資金周轉困境。8月下旬,威高國際即準備向上市公司提供不超過5000萬元的借款,用于其補充生產經營流動資金。
但需要注意的是,威高國際入主后的第一份半年報,華東數控又再度出現虧損。
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東數控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36.64%和27.31%,僅為4012.25萬元和-1.12億元。
實際上華東數控2017年之所以能夠“保殼”成功,也并非來自于經營層面的改善,而是以“出售子公司+債務豁免+政府補貼”三管齊下的方式才完成這一目標。
若以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計算標準,則自2012年后,華東數控就已陷入虧損境地,且虧損額度呈現逐年增大趨勢。數據顯示,去年底華東數控該項數據高達-2.57億元,今年上半年則為-1.20億元。
上文提及的華東數控有關人士解釋,公司主營業務的下滑,主要源于機床行業大環境的低迷,同時資金狀況仍未有根本性好轉,加大了融資成本。
記者注意到,在2018年半年報中,華東數控提及今年的經營目標,為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億元。但由于上半年營業收入僅為4000萬元,華東數控想要實現這一預期,也許仍存較大難度。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