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10:02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以及與關聯方各種“不清不楚”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備受市場詬病的焦點,同時在監管部門審查公司經營合規性,特別是在審核公司IPO申請時,更是不容碰撞的“紅線”
金力永磁的產品主要為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廣泛應用于風力發電、變頻家電、汽車電機和其他工業節能電機等行業,2013年到2017年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85.13%、81.63%、114.08%、-33.45%和102.69%,幾乎每個1到2年就會出現一次業績的大幅下滑。
真正的看點在于,金力永磁的主營業務模式還嚴重依賴于關聯方。
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上市公司金風科技是金力永磁的重要關聯方,金風科技通過子公司“金風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為金力永磁的第二大股東,且由金風科技的董事長曹志剛先生兼任金力永磁的副董事長,可見兩家公司之“親密程度”。
在2015年到2017年期間,金力永磁始終與金風科技存在很大的關聯交易,招股書對此披露為“金風科技既直接向發行人采購磁鋼,同時也指定其供應商中國中車(8.170, -0.04, -0.49%)附屬企業和南京汽輪(2016 年開始)向發行人采購磁鋼”。
耐人尋味的則是關聯交易的規模。根據相關數據披露,金力永磁在2015年到2017年對金風科技的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為542.63萬元、3319.59萬元和5627.95萬元,在金力永磁申請上市的前兩年,出現了顯著增加,其中2016年的同比增幅高達5倍以上。
這意味著金風科技向金力永磁采購風力發電機磁鋼數量的大幅增加,在正常的經營邏輯下,這也就應當對應著金風科技主營業務中,對于原材料磁鋼的需求量在近兩年、特別是2016年出現大幅增加。
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卻是,金風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在2016年和2017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2.2%和-4.8%,也即金風科技在主營業務規模萎縮、主營產品所需原材料采購需求也隨之出現萎縮的2016年和2017年,對關聯方金力永磁的采購規模卻大幅增加。
客觀來看,對于年營業額高達數百億元的金風科技,多采購幾千萬元的磁鋼原材料,并不是會嚴重影響到其財務結果的事項;但是這對于年營業額僅在數億元的金力永磁而言,卻是不容忽視的營收、利潤增長動力。
金風科技是否依靠著其自身的經營體量,來操縱對金力永磁的關聯采購金額,并借此操縱金力永磁上市前的業績表現?對此,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表示非常值得懷疑。
此外,金力永磁與供應商之間的蹊蹺訴訟也是一大“看點”。根據招股書披露,金力永磁早在2011年與贛州稀土礦業簽署了14970萬元的鏑鐵和鈥鐵合金采購合同,并為此預付了5801萬元,但隨后雙方未執行該合同,隨后金力永磁針對5801萬元預付款計提了748.50萬元預計負債和5052.5萬元壞賬準備。直到2016年7月也即金力永磁已掛牌新三板之后,才針對這筆5801萬元預付款對贛州稀土提起訴訟,后經雙方協商達成和解,已付貨款金額 5801萬元履行采購合同、剩余合同不再履行,因此導致金力永磁在2016年沖回預計負債 748.50 萬元、轉回資產減值損失1382.31萬元。
在這一過程中值得推敲的則是,金力永磁與贛州稀土的合同糾紛起始于2011年,為什么直到2016年才提起訴訟?又為什么偏偏趕在金力永磁首次申報上市前一年也即2016年“轉回資產減值損失1382.31萬元”,并借此獲得了不菲的非經常性收益?力場君(微信公號:wuzhijingu)不會相信這僅僅是“非人為因素”的巧合。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