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長期調控的房地產市場,終于出現以價換量的端倪。
近日,上市房企陸續發布7月銷售業績。盡管調控政策不斷推出,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分房企在7月單月的銷售額明顯提升。
前7月的銷售規模也普遍同比大增。其中,萬科、恒大、碧桂園在前7月的銷售金額均突破3000億元。中國金茂、新城控股的銷售增速超過100%。
但與此同時,部分房企在7月的銷售均價出現下滑。有分析認為,這體現出“以價換量”的嘗試。其背后動因是,資金壓力加大,迫使房企采取降價策略。
前7月完成全年任務55%
公告顯示,今年前7月,萬科實現合同銷售面積2342.2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金額3498億元。銷售金額的同比漲幅為11.8%。同期,恒大實現銷售金額3448.4億元,同比上漲19.6%。
去年躍升至“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園,則公布了權益銷售部分。前7月的銷售金額為3475.1億元,同比增長44.62%。
其余已公布銷售業績的房企中,除金地、首開等少數企業外,大部分都實現了前7月業績的提升。
其中,金茂實現銷售規模788.92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87.6%;新城控股銷售1136.63億元,同比增幅為106%。
中原地產統計了32家已經公布銷售業績的房企,統計顯示前7月,這32家銷售金額達到了25373億,同比上漲幅度高達37%。該機構還指出,截至7月末,房企平均完成年度銷售任務的55%。
雖然今年以來的調控政策頻繁出臺,但到目前為止,整體樓市仍然保持銷售規模正增長,大中型房企的銷售業績也普遍高于去年同期。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一方面,大中型房企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在此前兩年不斷拿地后,房企的庫存規模得到夯實。另一方面,做大規模仍是當下房企的主流選擇,由于熱點城市樓市升溫,一些企業選擇抓緊出貨。
但從月度銷售變化來看,7月市場仍然受到了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根據易居克而瑞的統計,7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7642億元,比6月下降31.5%,這一銷售規模還低于5月的水平。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有著57.7%的增幅,說明單月交易規模維持在高位。
該機構指出,由于天氣炎熱的因素,7月本身就是房地產銷售的淡季,市場銷售規模通常不是全年高點。此外,為沖擊半年銷售業績,房企往往在5月和6月發力銷售,相比之下,7月的業績通常會出現一定落差。
回款率成考核目標
在銷售規模維持高位的同時,部分房企在7月的銷售均價出現下調。
根據公告,今年7月,金茂實現物業簽約銷售71.3億元,簽約建筑面積30.6萬平方米,平均銷售單價約為2.33萬元/平方米。而在去年12月,金茂的銷售均價為3.08萬元/平方米。相比之下,金茂的銷售均價下調了24%。
其他房企中,也有銷售均價下調的情況出現。其中,對比今年3、4月份,不少企業的售價出現下調。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銷售價格下調有幾個可能的原因:普通住宅類產品銷售比例增多、三四線城市項目銷售比例增多、限價政策、企業主動調價等。
他認為,在今年的政策環境下,不排除企業主動下調價格的情況出現。因為隨著國內融資環境不斷緊縮,房企融資難度不斷加大,加之償債周期將至,多家房企已經出現資金鏈緊繃的情況。
某大型房企西安區域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雖然西安的限價政策仍然嚴厲,但總部仍然要求盡快出貨。“今年的考核中,除了銷售任務,回款率也十分重要。”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提出要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8月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遼寧沈陽召開部分城市房地產工作座談會,要求各地要加快制定實施住房發展規劃,并完善對地方房地產調控工作的評價考核機制,對工作不力、市場波動大、未能實現調控目標的地方堅決問責。
中信建投表示,通過上述會議可以判斷,下半年的政策方向是,在需求端打擊投 資炒作,供應端整頓違規行為,加速供給。
對于行業而言,多數機構認為,房地產市場銷售將以穩為主,不排除全年銷售規模下滑的可能。但大中型房企仍然具備業績增長彈性,加之其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其銷售規模有繼續攀高的動力。在價格方面,不排除更多企業采取以價換量的可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