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2 09:5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電電機近期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在產銷同比增長之下,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480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4757萬元,同比增長4901%。
中電電機近期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在產銷同比增長之下,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48.0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47.57萬元,同比增長49.01%。
同時,公司2018年度中期利潤分配預案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80元(含稅),每10股轉增4股;本次累計現金分紅1344萬元。事實上,本次中電電機的利潤分配預案,無論是送轉還是在現金分紅上,都有頗多貓膩。
先來說送轉。
這是一年內的第三次送轉方案。就在2017年11月16日、2018年5月22日,中電電機還分別實施每10股轉增5股、每10股轉增4股的送轉方案。加上此次,中電電機在12個月的時間里實質上相當于實施了每10股轉增20股的效果。見下表測算。
上交所對利潤分配的問詢函與半年報同時到達。上交所關注重點在于,中電電機連續送轉的“真實意圖”,要求說明公司在業績未明顯持續改善的情況下,其主營業務持續盈利能力能否支撐股本的快速擴張。
8月1日晚,中電電機對問詢函進行了回復。
回復中,中電電機指出,送轉的原因是,公司股本規模低于行業其他上市公司,通過轉增擴大公司股本規模,有利于增強公司股份流動性,增強公司行業競爭力。
同時,中電電機連續三次對投資者提出“注意風險”。
中電電機2018年上半年每股收益較上年同期下降27.27%,送轉后,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等指標還將進一步攤薄。這是第一個風險。
第二大風險是關于業績,中電電機并非一家業績已完全好轉的公司。
公司主要從事大中型交、直流電機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屬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2016年公司凈利潤下滑幅度達44.14%,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雖業績有所回升,還未恢復到2014年公司剛上市的水平。近三年中電電機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為-12.05%。
為此,中電電機特別提醒:“公司業績增長的可持續性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真正可能直接影響二級市場走勢的為第三個風險——控股股股東計劃減持。
在上交所的問詢要求下,中電電機經問詢回復,公司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王建裕、王建凱、王盤榮自8月1日起未來6個月內存在減持計劃。暫沒有制定具體的計劃,但減持計劃披露后,股東將可能實施減持計劃。
這并非控股股東的首次減持。王建裕、王建凱、王盤榮三人為父子,三人的首發限售股于2017年11月解禁,當年12月其中二人就披露減持計劃。當時股價正值中電電機上市以來的高位區間——80元之上。
王建凱、王盤榮自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六個月內擬合計減持不超過1200萬股的公司股份,即不超過總股本的10%。
2018年1月17日-6月13日,父親王盤榮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過467萬股公司股份,占總股本比例的2.78%。減持價格區間14.75-47.81元,共套現金額9537萬元。哥哥王建凱期間未減持。
隨著王盤榮減持計劃的實施,中電電機上半年股價跌幅超過60%,并于6月創下上市開板以來股價的新低。
中電電機5月已實施的,此次計劃實施的兩次方案均為每10股轉送4股,剛好卡在高送轉的要求之下。根據2018年4月滬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高比例送轉股份信息披露指引》(下稱《指引》),每10股轉送5股以上,屬高送轉。
若依據《指引》,則要求上市公司兩年凈利潤應持續增長,近3年每股收益不低于1元,送轉后每股收益不低于0.5元。同時,控股股東及董、監、高在前3個月存在減持情形或者后3個月存在減持計劃的,不得高送轉。
將一次高送轉,拆成兩至三次普通送轉,是想繞過種種合規限制。
不過,即使如此,若按上述要求,中電電機個個都達不到。今年5月份實施送轉后,其2017年的每股收益已經攤薄至0.16元;今年上半年每股收益0.16元,遠低于指引要求。
與分紅不同,股票送轉只是一個“零和游戲”。
然而這個送轉游戲,尤其是高送轉通常被市場解讀為利好,二級市場也時常在年報季出現一波波高送轉行情。
不過,在2017年底,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高送轉”行為進行高壓監管。證監會表示,“送轉股”本身是公司根據自身狀況實施的自主行為。但是,部分公司將“高送轉”作為掩護限售股解禁、大股東減持出逃的工具,并常常伴生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還破壞了資本市場的“三公”原則,對此需要從嚴監管。
隨后,多家公司修改了高送轉分配方案。
再說現金分紅。
中電電機本次分紅方案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投資者關注,其實際控制人的真實分紅意圖。中電電機本次的分紅方案是每1股分紅0.08元。從2017年以來,中電電機累計每股現金分紅0.33元(包括本次方案),期間,2017年實現每股收益0.44元,2018年上半年實現每股收益0.16元,合計每股收益0.44元。現金分紅占期間盈利的75%。
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如此大比例的現金分紅方案,說明控股股東很可能并不愿意繼續通過再投資的方式為股東實現長遠謀利。
那么分紅流向了哪里?
查閱財報不難發現,王建裕、王建凱、王盤榮父子三人合計持有上市公司69.22%的股權。這也就意味著,疊加本次現金分紅的1344萬元,2017年度的3000萬元分紅,其中超過3000萬元“合理”地流向了王盤榮父子三人的腰包。
王盤榮父子三人,一方面通過資本公積轉增,拉升股價,二級市場套現,一方面通過“過度”現金分紅,將上市公司“未分配利潤”提取到個人口袋,長遠損害的是上市公司競爭能力,最終損害公眾股東利益。
二級市場不管這些分紅送轉方案的貓膩,資金炒作導致中電電機在送轉披露的第二天,股價出現了“一字”漲停。
如無上交所的問詢,中電電機股價大概率將被炒作一番,拉高后,控股股東減持套現。
交易所問詢之下,已提前“劇透”減持計劃,屆時,劇情是否如劇本演繹,將面臨變數。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