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板塊股價大跌之后,眾多上市地產商開啟了“回購潮”。
中國恒大7月3日在港交所公告,公司以2.86億港元回購1412.9萬股股份,另一家“千億房企”碧桂園于6月27、28兩日在港交所回購了2300萬股,耗資2.88億港元。
專業人士分析,股價下跌是大筆回購的直接誘因,業內普遍認為2018年房地產盈利預期良好,回購股份不但能夠保護股東的最佳利益,而且當前也是最佳回購時機。興業證券(601377,股吧)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也表示,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初是“至暗時刻”,也是價值投資者較好的加倉期,可以逐步逢低增持。
此前6月份港股回購激增時期,地產建筑業的數量就位居榜首。6月份有54家公司進行了回購,地產行業和消費者服務業分別有11家、10家。其中地產建筑業占比20%,排名第一。按照回購金額來劃分,地產行業總額也位居第一,逾4.8億港元,其次是消費服務和資訊科技。
昨日龍光地產在香港交易所回購15.0萬股,耗資151.144萬港幣,回購均價為10.0763港幣。6月28日,國金茂控股、龍湖地產、禹洲地產、中駿置業紛紛發布回購公司股票公告。
分析人士表示,回購激增的直接原因就是估值相對便宜,多數個股已經進入相對底部區域。上周,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地產板塊都出現了大跌。上周前四個交易日,碧桂園累計下跌20.1%,萬科A下跌15%,中國恒大下跌14.9%,截至今天收盤,恒大股價已經降至20.75港元,而其最高價曾達到32.50港元。
上半年熱門地產企業銷售額持續保持高增長,為后期股價上漲提供必要支撐,也是回購股份的誘因之一。
根據克而瑞信息集團(CRIC)6月30日發布的房企上半年銷售情況數據,前20大房企中,超過半數的企業上半年銷售業績超過年度目標50%,而且基本高于40%。CRIC報告稱,房企上、下半年的銷售業績比例是四六開,大部分房企的供貨集中在下半年。只要供貨符合市場需求、價格合理的話,這些企業仍存在完成業績目標的希望。
所以大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房企上市公司2018年盈利預期仍然向好,因此公司集中回購股票,不僅體現了對未來走勢的信心,也是對階段底部的心理確認。
張憶東還建議投資者到8月份提高至中性偏高的倉位,投資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房地產公司,并在盈利估值處于高性價比時買入并長期持有。
相關新聞